植物的栽培知识。

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酸角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希望您喜欢!

酸角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的南部及海南、台湾,海拔不越过1400米的旱坡荒地、干热河谷、庭院四旁和滨海。绝大部分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面积估算不到830公顷。长期以来,由于热区龙眼、荔枝、芒果、菠萝、咖啡、橡胶、椰子等经济作物与酸角的比较利益差距大,因而酸角果树的保护与发展被人们忽视。特别是受过去极左思想的影响,大量老酸角树遭到砍伐,资源毁坏严重。酸角在云南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怒江、元江干热河谷及西双版纳一带,海拔50~1350米的热量好的地方,自然生长有版纳甜型和普通酸型两个类型。其中川滇两省境内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是我国酸角的主要产区,年产酸角100吨,单产、品质、风味都优于省内其他地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酸角曾在广州交易会上引起国外客商注意和询购,可惜当时限于条件未能及时开拓出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酸角的更进一步认识和开发,酸角已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大放异彩。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酸角几乎浑身是宝,用途极为广泛。酸角树生长缓慢,寿命长达200年,其中经济寿命约为100年。其树型优美,枝叶常绿,是一种理想的庭院观赏乔木,若对幼树施以园艺盆景技术,又不失为一种上好的盆景制作材料。其花量大,花期长,4~8月均不断开花,可谓极好的蜜源植物,其花蜜略带酸味,口感极好,同时花又可用来做西餐沙拉。

酸角果肉富含糖、醋酸、酒石酸、蚁酸、柠檬酸等成分,在食品领域主要用来做调味品、饮料、果酱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市场,常见酸角调味品,而在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酸角饮料和酸角混合饮料非常盛行,以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也开始研究酸角。目前,国际市场出售的有中美洲酸角ADE汽水,印度酸角饮料,南美洲酸角与番木瓜、番石榴、香蕉等的混配饮料,泰国威士忌酸角调配酒,中国昆明酸角汁、果露等。每逢炎夏,西双版纳当地居民都喜欢选用成熟的酸角,加红糖煮水后制成清凉饮料饮用,酸甜鲜美,祛暑解热;或将酸角汁放在消闲食品米凉粉、米干、米线中做调味料,酸辣开胃,诱人食欲。

同时,酸角果肉又富含钙、磷、铁等多种元素,其中含钙量在所有水果中居首位。所以,在医药方面酸角也被人们广为运用。如常食用酸角可治腹泻、气胀、麻风病、麻痹、瘫痪,防治坏血病、胆汁过多,可杀死人体寄生虫,减缓酒精、曼陀罗中毒。直接口含酸角则可生津祛暑,清热解毒,消除咽喉疼痛,帮助消化,洁齿固齿。如与食盐拌用可作为去风湿病搽剂。鉴于酸角的医药用途,英国、美国和一些大型制药商号均已将其列入药典,并大量向印度、埃及、大安的列斯群岛、墨西哥、泰国、小安的列斯群岛等国家和地区进口酸角,仅美国每年就要进口90吨用于医药行业。

酸角的栽培技术

1.采种。采下成熟荚果,去其果肉取出种子,洗净后稍晒干,然后播种或贮藏。种子干时坚硬,颇耐贮藏,纯度高,每公斤约有1500~1700粒,发芽率95%左右。

2.育苗与造林。2~3月育苗。播种前用温水浸种1~2天,待种子膨胀后,条播或点播,播后5天左右开始发芽,20天以后芽基本出齐。幼苗出土后最初几天生长迅速,1个月后平均高可达15~20厘米,根深达10厘米以上,根幅5厘米5厘米,在这期间幼苗宜稍加荫蔽。5~6个月后苗高达50厘米,可在8~9月移苗,翌年雨季定植较好,春季换叶时也可定植。还可在雨季开始后进行直播造林,每塘放2~3粒种子,出芽率高达95%,1个月后小苗高5~13厘米,但后期直播苗木比苗圃苗生长慢。由于牲畜喜欢吃它的叶子,造林后要加强管理。

小编推荐

豇豆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豇豆又叫豆角、带豆,原产亚洲东南部,我国自古就有栽培,尤以南方普遍种植。嫩荚可炒食、凉拌、泡食或腌渍晒干,种子可代粮和做馅料,营养丰富,味鲜美,供应期长,为解决8-9月夏秋淡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长期以来,因品种退化变劣,病害严重,致使产量及品质下降,被认为是低产作物,个别地区甚至无法种植。近几年来,广大科技人员和菜农对原有农家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选出了一批新品种,对促进豇豆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四川成都的红嘴燕,陕西的罗裙带,华南农学院的银燕等,尤其是1980年以来,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蔡俊德等人育成之豇28-2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品质佳,高抗蚜虫、花叶病毒病,适应性广等特点,并依品种特性研究提出配套的栽培技术,经全国26个省市推广,平均亩产1969.5公斤,增产33.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仅三四年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次品种更新,取代原优良品种红嘴燕,成为主栽品种,1987年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使我国豇豆栽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生物学特性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1、形态特征豇豆属豆科一年生植物。茎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种。南方栽培以蔓性为主,矮性次之。叶为三出复叶,自叶腋抽生20-25厘米长的花梗,先端着生2-4对花,淡紫色或黄色,一般只结两荚,荚果细长,因品种而异,长约30-70厘米,色泽有深绿、淡绿、红紫或赤斑等。每荚含种子16-22粒,肾脏形,有红、黑、红褐、红白和黑白双色籽等,根系发达,根上生有粉红色根瘤。

2、生长习性豇豆要求高温,耐热性强,生长适温为20-25℃,在夏季35℃以上高温仍能正常结荚,也不落花,但不耐霜冻,在10℃以下较长时间低温,生长受抑制。豇豆属于短日照作物,但作为蔬菜栽培的长豇豆多属于中光性,对日照要求不甚严格,如红嘴燕、之豇28-2等品种,南方春、夏、秋季均可栽培。豇豆对土壤适应性广,只要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田块均可栽植,豆荚柔嫩,结荚期要求肥水充足。

二、品种分类

豇豆按其荚果的长短分为三类,即长豇豆、普通豇豆和饭豇豆;按食用部位分食荚(软荚)和食豆粒(硬荚)二类;作为蔬菜栽培的分为长豇豆和矮豇豆。

1、长豇豆茎蔓生长旺盛,长达3-5米以上,栽培时需设支架。豆荚长30-90厘米以上,荚壁纤维少,种子部位较膨胀而质柔嫩,专作蔬菜栽培,宜于煮食或加工用,优良品种很多。如早熟品种有红嘴燕、之豇28-2、四川五叶子、重庆二巴豇,广州铁线青、龙眼七叶子、贵州青线豇,中熟品种有四川白胖豆、武汉白鳝鱼骨、广州大叶青;晚熟种有四川白露豇、广州金山豆、浙江512、贵州胖子豇、江西、广州八月豇等。

(l)红嘴燕蔓性,以主蔓结荚为主,初花着生于第4-5节,结荚多,嫩荚白绿色、末端紫红色,荚长55厘米左右,品质中等,种子黑色,亩产1250公斤左右。

(2)之豇28-2系浙江农科院园艺所育成,蔓性,主蔓结荚,第一花序着生于第4-5节,第7节后节节有花序。嫩荚淡绿色,结荚多,早熟高产,品质佳,荚长65-75厘米,耐热性强,适应性广,抗蚜虫、花叶病毒病性强,种子红紫色,春、夏、秋季均可栽培,亩产1750-2000公斤以上。目前已成为全国主栽品种之一。

(3)铁线青蔓性,分枝2-3条,主蔓自第5-6节开始着花,嫩荚深绿色,长45-50厘米,末端红色,种子浅红色,耐寒性强,品质佳。

(4)八月豇如江西三村晚豆豇,蔓性,分枝强,蔓第1-2节开始着生花序,每轴花2-3对,结荚2-4条,荚深紫色,长20-30厘米,耐热,6月上旬播种,8-9月陆续采收,品质佳。

(5)白胖豇豆蔓性,第一花序着生于8-11节,以后每隔2-3节着生一花序,豆荚白而粗,长约36厘米,横径1.1厘米,厚1.2厘米,种子茶褐色,中熟,肉质厚而细嫩、味较甜、品质佳、产量较高。

(6)红鳝鱼骨蔓性,分枝性弱,第一花序着生第4-5节,荚长45-66厘米,每荚含种子16-22粒,种子土红色,稍晚熟,不耐旱,耐涝、荚肉厚,脆嫩,不易老化,品质佳。亩产1250公斤左右。

2、矮性种株高40-50厘米,荚长30-50厘米,鲜荚嫩,成熟坚硬,扁圆形。种子部位膨胀不明显,鲜荚做菜或种粒代粮。如南昌扬子洲黑子和红子,上海、南京盘香豇,厦门矮豇豆,武汉五月鲜,安徽月月红等。

(l)盘香豇植株矮生,分枝多,荚长20-26厘米,淡绿带紫色,卷曲如盘香状,6月下旬播种,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收嫩荚、品质佳、产量低。

(2)五月鲜株高50-68厘米,第一花序着生于第三节,荚长20-25厘米,青白色,结荚多每荚含种子12粒左右,种皮淡红色,极早熟,宜做泡渍,3月下旬至7月可陆续播种,5-10月上市。

三、土壤耕作

豇豆主根深达60-80厘米,须根在14-20厘米处,吸肥力和耐旱力强,但其根瘤菌生长不及其他豆类蔬菜,因此在栽培长豇豆时,必须深耕多施基肥,整地时施入杂土肥2500-40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为基肥。

四、播种育苗

1、选用良种豇豆喜温耐热,生长季节长,从晚春断霜后早秋霜来临前,按不同季节选择相应品种进行春、夏、秋三季栽培,以延长供应期。春季早熟栽培要选对日照要求不严格的品种,如五月鲜、红嘴燕、之豇28-2等品种春、夏、秋都可栽培;而八月豇、盘香豇、江苏毛芋红和浙江512等品种对日照要求严格,只能秋季栽培,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结荚,春、夏季栽培生长期延长,茎叶旺盛,结荚期推迟,产量不高。

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豇豆喜温怕霜冻,要求晚春断霜后才能露地栽培,一般春播要求平均气温稳定在15-18℃以上,而秋播最迟时间以结荚盛期处于平均气温25℃以上,以免前期生长不良,且后期荚果受冻,产量下降。长江流域露地直播或育苗移植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中旬,6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上市;华南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从3月上旬至9月上旬均可播种,5月至12月分批采收上市。露地播种,早春如遇较长时间10℃以下低温及阴雨,种子发芽慢,易产生烂种缺苗,幼苗生长缓慢,根系吸收受抑,叶片上往往呈现黄叶锈斑等现象。当气温上升后,幼苗虽能恢复生长,但产量大受影响。因此早熟栽培者,需利用育苗移栽。长江流域于3月中下旬利用冷床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结合地膜覆盖栽培;华南地区即可利用简易塑料薄膜小棚,于2月下旬播种,出苗后保持膜内温度18-22℃,于一片复叶时定植于大田(苗期10-15天),可提早上市,增加产量,解决早春淡季,增加花色品种。

五、栽培技术

1、合理密植密植是增产关键之一,浙江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以早熟品种之豇28-2,采用畦宽(连沟)1.3-1.4米,种植两行,穴距20-23厘米,春栽每穴三株,每亩保持13000-15000株,平均亩产量达2500公斤。密植度又依栽培季节、品种和栽培方式而有不同。如夏秋季气温高、日照足、雨水少,植株生长快,生育期短,每亩穴数或每穴株数可相应增加,如采用地膜覆盖,肥水条件好,植株生长旺盛,每穴留2株。晚熟品种如罗裙带、乌豇、八月豇等蔓叶多、分枝性强,不宜种植太密,应相应增加穴距至30-33厘米,每穴2株,苗栽7000-8000株。

2、搭架引蔓蔓性豇豆一般株高达2.5-3.2米以上,幼苗期结束后,抽蔓时应及时搭架引蔓,使茎蔓均匀分布于架上。搭架形式有:

(1)丛植式:每畦邻近四穴的支架顶部扎成一架,每架株数多,后期相互遮荫,对结荚不利。

(2)人字架;每畦对称两穴的支架顶部扎成一束呈人字型架,上边再加一横竹竿连接各人字架。此种搭架形式简便,通风透光较好,杭州等地广泛应用。

(3)直立式:每穴插一小竹竿,直立向上,每行用一横竹竿串连成排,通风透光良好。

(4)倒人字架式:此种型式是以人字架为基础、将其人字交叉点由原来在离地1.3米处下降到82厘米,使架杆的2/3在交叉点以上,形成倒人字形,这种形式不仅叶分布均匀,植株结荚部位70%以上在架外侧的畦沟上方,通风透光良好,产量较高。

六、肥水管理

豇豆忌连作,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幼苗期需肥量少,要控制肥水,尤其注意氮肥的施用,以免茎叶徒长,分枝增加,开花结荚节位升高,花序数减少,形成中下部空蔓不给荚。盛花结荚期需肥水多,必须重施结荚肥,促使开花结荚增多,并防止早衰,提高产量。以春豇豆为例:齐苗及抽蔓期追施10-20%人粪水1-2次;当植株进入初花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结果数增多,每亩重施人粪1500-2000公斤,促使多开花结荚;采收期间,每隔4-5天施入粪水一次,共3-4次。豇豆耐旱,南方春季雨水较多,一般不必灌水,而夏秋期高温干旱,应结合施肥灌水,以减少落花落荚,并防止蔓叶生长早衰,借以延长结果,提高产量。

七、病虫害防治

蚜虫主要在苗期危害,并能传布豇豆花叶病毒病,用40%乐果每7-10天喷一次。豆野螟一般于7-8月间(夏秋豇豆)大量发生,危害豆荚。花期用敌敌畏800倍每6-10天喷一次,南方夏秋季雨水多时,常会引起豇豆煤霉病危害。发生初期,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2-3次即可防治,而豇豆锈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2-3次。

八、采收与留种

长豇豆播种后,约经60天(春播)或40天(夏播)开始采收嫩荚,而开花后约经7-12天,荚充分长成,组织柔嫩,种子刚刚显露时应及时采收,质柔嫩。产量高。豇豆每花序有两对以上花芽,通常只结一对豆荚。如肥水充足,及时采收和不伤花序上其他花蕾时,可使一部分花序多开花结荚,这样可以提高结荚率,增加产量,采摘初期每隔4-5天采一次,盛果期每隔1-2天采一次,采收期共约30-40天。矮性种亩产600-800公斤,蔓性种1250-1500公斤。

豇豆留种可分夏播和秋播两种,留种株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结荚节位低、结荚集中而多的植株,成对种荚大小一致,籽粒排列整齐,以选留中部和下部的豆荚做种,及时去除上部豆荚,使籽粒饱满。当果荚种壁充分松软,表皮萎黄时即可采收,挂于室内阴干后脱粒,晒干后乘热将种子装入缸内,密封贮藏或在缸内滴入数滴敌敌畏和放置数粒璋瑙丸密封贮藏,防止豆蟓危害。如少量种子,亦可将豆荚挂于室内通风干燥处,不必脱粒,至翌年播种前取出后脱粒即可,种子生活力一般为1-2年。

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栽培条件


近日记者在长春市食用菌协会采访时,看到许多来自省内各地的农民朋友在此求知学艺,农民们认真听讲的情形让人颇有感触。现在给种菇的农民介绍一种经济效益比较高、市场价格比较稳定的优良菌类药材蛹虫草。据该协会秘书长张连生讲,蛹虫草目前在全国最大的安国药材批发市场上售价为每公斤1200元,在长春收购价为每公斤800元,效益十分可观。下面记者将该协会秘书长、副研究员张连生介绍的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与人工栽培条件做以详细报道。

一、形态特征

蛹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北虫草等。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他是蛹虫草真菌寄生在蚕蛹体上形成的子座与蛹体的结合体。子座单生或数个一起从寄生蛹体的头部或节部长出,颜色为橘黄或橘红色,全长28厘米,蛹体颜色为紫色,长约1.52厘米。

1.菌丝体蛹虫草的菌丝是一种子囊菌,其无性型为蛹草拟青霉。其菌体成熟后可形成子囊孢子(繁殖单位),孢子散发后随风传播,孢子落在适宜的虫体上,便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体一面不断地发育,一面开始向虫体内蔓延,于是蛹虫就会被真菌感染,分解蛹体内的组织,以蛹体内的营养作为其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最后将蛹体内部完全分解。

2.子实体一般当蛹虫草的菌丝把蛹体内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分解完毕后,菌丝体发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菌丝体由营养生长开始转为生殖生长,最后扭结后从蛹体空壳的头部、胸部、近尾部等处伸出,形成橘黄色或橘红色的顶部略膨大的呈棒状的子座(子实体)。

二、人工栽培条件

1.营养(1)碳源碳源是蛹虫草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人工栽培时,蛹虫草可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果胶等,其中尤以葡萄糖、蔗糖等小分子糖类的利用效果最好。(2)氮源氮元素是蛹虫草自身合成的蛋白质、核酸等有机氮以及铵盐等无机氮。能利用的有机氮很多,如氨基酸、蛋白胨、豆饼粉、蚕蛹粉等;无机氮主要有氯化铵、硝酸钠、磷酸氢二铵等。有机氮的利用效果最好。(3)矿质元素以磷、钾、钙、镁等为主要元素。一般通过添加无机盐类来满足蛹虫草对矿质元素的需求。(4)维生素虫草菌丝不能合成必要的维生素,适当加入VB1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育。

2.温度在虫草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都有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界限。菌丝生长温度6℃30℃,低于6℃极少生长,高于30℃停止生长,甚至死亡。最适生长温度为18℃22℃;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5℃,最适生产温度为20℃23℃。原基分化时需较大温差刺激,一般应保持5℃10℃温差。

3.水分和湿度水分是蛹虫草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水量保持在60%6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水量要达到65%7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要注意培养基适时补水和补充营养液。

4.空气蛹虫草需要少量空气。但在子实体发生期要适当通风,增加新鲜空气。否则,二氧化碳积累过多,子座不能正常分化,影响生长发育。

5.光照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应保持黑暗环境。但转化到生殖生长阶段需要明亮的散射光,光照度为100240勒(勒为光照度单位)。光照强,菌丝色泽深,质量好,产量高。

6.酸碱度蛹虫草为偏酸性真菌,其菌丝生长发育最适pH为5.26.8。但在灭菌和培养过程中pH值要下降。所以在配制培养基时,应调高pH值11.5,在配制培养基时可加0.1%0.2%的磷酸二氢钾或磷酸氢二钾等缓冲物质。

云南含笑开花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依据云南含笑产区和引种区调查观测材料,分析研究了云南含笑开花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云南含笑是木兰科植物系统发生上一个很自然而又比较进化的种,分布于云南中部以及西北部的是比较原始的种群,分布于贵州的云南含笑是比较进化而年轻的种群。云南含笑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高,可作为园林树种及香料树种加以推广应用。文章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相关参考分析依据。

【关键词】云南含笑;开花;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S6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7-0177-03

云南含笑(Micheliayunnanensis)又名十里香、皮袋香、山栀子。是木兰科含笑属常绿灌木,与银杏同属第四纪冰川残留的中生代孑遗树种,花期3~4月、果期8~9月。[1]原产云南,现分布于云南及贵州西部。系云贵两省植物区系重要的链锁分子之一,属典型的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式样中的云南高原区系成分。

云南含笑花可制浸膏供香料使用,叶可制作皮袋香面;花蕾及幼果可入药,清热消炎,是食品、化妆、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由于其株矮枝密、花多姿美、期长又极富变化,可观蕾观花观果,适应性较强、耐修剪,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可塑性。因此也是一种比较珍贵优良的庭园绿化树种及盆景材料。

一、调查区生态地理条件

(一)产区生态地理条件

云南含笑产区调查点设在云南安宁楸木园。安宁地处云南高原腹地,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为2~4%,PH值在4~5范围内,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云贵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带。年平均气温14.8℃,平均有效积温4568.5℃,年平均降雨量886.5mm,年无霜期229天,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温凉气候。[2]

(二)引种区生态地理条件

云南含笑引种区调查点设在云南昆明西南林学院。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海拔1891m。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1035mm,相对湿度74%[2]。校内云南含笑一部分是从楸木园移植栽种而成,另一部分是从西南林学院后山移植栽种而成。

二、研究方法

(一)样的选取

产区按照云南含笑四种不同群落类型,分三个样地取样,均为10m10m正方形,共计6个样方。

引种区按照种源的不同,以及植株长势的情况,在西南林学院采取挂牌观测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6株作为定株,每一定株上选取2~3条具有代表性的枝条作为定枝,共21条定枝,每一定枝上选取一枚具有代表性的花蕾作为定点,共21个定点。

(二)形态调查

在仔细观察不同样地云南含笑花器官形态的同时,以丛或株作为调查的基本对象。在每个样方内随机抽取3丛(株),共18丛(株)。在每丛(株)上随机采取10朵花,共180朵花,分别实测花朵的花瓣数、花瓣轮数、雄蕊数、雌蕊数以及相应长度宽度。根据典型性、代表性的原则,把所测得的数据采用算术平均值法归纳处理总结成表1,以花程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节律观测

以引种区西南林学院校内具有代表性的16株云南含笑为对象,定株、定枝、定点、定时进行挂牌观测。每隔五天8:30观测一次定株、定枝。分别观察植株长势,用卷尺、游标卡尺测定树高、花瓣大小;分别记录下花瓣、花朵、果实的数目。每天8:30观测一次定点,分别观测21个定点从初蕾膨大露白待开已开花落结果开裂成熟的变化规律,同时记录相应状态。这里,定株数据采用排出法、比较法、平均值法综合处理绘成图1,制成表1;定枝的数据处理利用平均值法、数理统计法,建立以月为横轴,蕾数、花数、果数为纵轴的曲线模型(图1,图2,图3);定点数据采用排出、比较、均值的方法综合处理列成表2。

三、结果分析

(一)形态特征

1.特征描述。依照我们产地考察而描述云南含笑开花的形态特征如下:云南含笑花梗,雌蕊群及雌蕊群柄密被深红色平伏毛。花白色,花香极浓,花被1~4轮,花被片5~12,最高要达17。外轮4~3,倒卵状杓形,长2.7~3.7cm,宽约1.5~1.8cm,内轮4~1,倒卵状椭圆形,长2.3~2.7cm,宽约1.2cm,雄蕊40~84,长0.8~1.1cm,花药侧向开裂,药隔具微小短尖头,花粉近球形或椭状梨果;雌蕊群卵形或长卵形,长约4~6mm,宽约3mm。聚合果长3~3.5cm;心皮5~8个发育成蓇葖,蓇葖长5~8mm,先端有一短喙;种子扁卵球形,外种皮红色肉质,内种皮黑褐色稍坚硬。从整体上看花的各部分均螺旋状排列于花托之上,而花托是完全无限的花柄,是节间的延发育,保存着枝的固有状态,[3]乃是近似裸子植物孢子叶球结构的原始特征;[4]但又以花腋生、花枝与花药明显分化、花药侧向开裂、雌蕊群具柄、部分心皮不发育并分离,以及形成穗状聚合蓇葖果等特征而明显地区别于木兰科的其它种类。因此,云南含笑是木兰科系统发生上一个很自然而又比较进化的种。

2.特征演化。根据我们对云南含笑实地考察,发现云南含笑开花的形态特征从西到东呈现出四个方面的变化规律:(1)花梗、雌蕊群及雌蕊群柄等器官密被深红色平伏毛微被细毛或无毛甚至有些器官还微被白粉;(2)花被片多、6~12(17)少、5~9;(3)花白色淡黄白色;(4)心皮仅5~8个发育成蓇葖仅0~5个发育成蓇葖。这些形态特征的变异规律恰好符合植物一般形态演化原则。因此,有理由作出如下云南含笑形态演化的推断,分布于云南中部以及西北部的云南含笑是比较原始的种群;分布于贵州的云南含笑是比较进化而年轻的种群,其开花的形态特征有可能演化为花梗、雌蕊群及雌蕊群柄均微被细毛;花淡黄白色;花被2轮,花被片5~8、以6较多,心皮仅1~5个发育成蓇葖。

(二)开花节律

1.开花物候。引种区的云南含笑的花期为1月中旬至6月上旬,近5个月时间;果期为2月上旬至7月上旬;果实成熟期为3月上旬至9月下旬。与自然花期、果期相比,花期提前了两个月左右,延长了一个多月;果期提前五个多月。若进一步加以管理,施以适当的水、肥,在人工条件下的云南含笑花期、果期将会更加提前和延长。这样就可以获得更长的花期和果期,从而得到更多的花、果和种子,大大提高了云南含笑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2.发育阶段。云南含笑开花,从其发育形态上大体可分为蕾、花、果三个发育阶段。根据我们对西南林学院校内云南含笑开花定枝观测的结果(图1,图2,图3)。从曲线趋势的走向上,看出花蕾发育始于12月下旬,止于第二年年6月上旬,蕾期近5个多月,有四次发育高峰。第一次高峰期在12下旬至第二年1月中旬之间,应为盛蕾期,期间以12月29日左右发育成花蕾的数量最多;第二次高峰期在1月中旬至3月上旬之间,期间以2月18日左右发育成花蕾的数量最多;第三次高峰期,在3月上旬至3月下旬之间,期间以3月10日左右发育成花蕾的数量最多;第四次高峰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之间,期间以3月29日左右发育成花蕾的数量最多。

袋鼠花的生物特征与栽培技术


澳洲袋鼠花(kangaroopaws)又名袋鼠脚爪(因管状外形上附着天鹅绒似的绒毛,酷似袋鼠爪而得名),属于高档切花品种,原产澳大利亚,在西澳洲分布广泛,生长于多种土壤与气候条件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共两个属,12个种,40多个园艺品种,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出口花卉,被出口到全球的许多地方,同时在美国、以色列和日本等国进行种植。袋鼠花因其特有的型态和花色使它成为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的庭院植物,同时也是制作干花的优良材料。

袋鼠花目前在国内还处于引种开发阶段,因其具有花期长,花型独特,花色绚丽多彩,易于栽培,管理成本低等特点逐步受到国内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逐年呈增长态势。现将其主要特征及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以期为我国袋鼠花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1、形态特征

袋鼠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较细但很发达。茎上附着细绒毛,颜色视品种不同而着生,茎的粗度达0.4cm左右。叶扁平且丛生,线状披针形,株高90至150厘米。花序硕长,有花达15至20朵之多。花色繁多、绒毛状,仿佛一只只袋鼠的脚爪,适应性较强。

2、生态习性

(1)袋鼠花是一种生长时间短的植物,一般栽培3-5年其生长势开始衰落。有的品种最佳长势只有一年。分株时向土壤中加入有机肥可以恢复长势。

(2)生长适温为18至28℃,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5℃时植株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止生长。

(3)生长需要阳光充沛,稍耐阴。

小苍兰的特征及栽培


小苍兰又称香雪兰、洋晚香玉,是鸢尾科香雪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茎长卵形或圆锥形,外被棕褐色薄膜。茎柔弱,有分枝。茎生叶二列状着生,狭剑形或披针形,全缘,与茎近等长,约40厘米;茎生叶短。穗状花序顶生,花序轴平生或倾斜;花偏生一侧,每个花序着花5-6朵或10余朵,花疏散而直立,有鹅黄、乳白、紫红等色,具芳香;苞片膜质,白色;花被狭漏斗状,长约4厘米,花被筒中部以下突然狭窄。分期栽种球茎可使冬季的室内一直飘香至来年春末。

小苍兰原产南非好望角一带。喜凉爽湿润环境,要求阳光充足,耐寒性较差。为秋植球根,秋凉生长,春天开花,夏季休眠。

秋季分栽小球,球茎约1厘米大小(拇指大),次春便可开花,更小的球茎隔年才能开花。球茎种植开花后,老球茎每年枯死。老球茎下长出新球1-3个,新球上结子球1-5个,新球及子球经培育后均能开花。

栽植球茎时,大小要分开,一般大的、能开花的,每盆栽5-6个球茎;不能开花的、专为培育球茎的另栽一盆或几盆。

盆土用等量的腐殖土和园土,8-9月份栽球茎,12月份可开花,生长期要求室温15-20℃和充足的阳光,经常追肥,保持土地湿润,加强室内通风。花后应逐渐减少浇水量,待叶片枯黄后,取出球茎,充分干燥后贮藏于通风、干燥、无直射日光处。小苍兰花期易倒伏,应立支柱扎缚。

大立菊的特征及栽培


一株大立菊可开上千枝花朵,富丽堂皇,十分壮观。如中山小榄的大立菊,一盆可达4-5千朵花。应选择高秧、分枝性强、节间长而柔韧、花朵整齐、花开持久的大花品种。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选第一代脚芽扦插育苗。要求芽全长10厘米,出土部分5厘米左右,长势茁壮,丰满抱头,下带根系。

摘心是培植大立菊的关键。在植株展开6-8片叶时,进行第一次摘心。当一级侧枝展开4-5片叶时,进行第二次摘心,此次摘心后,原主干下部发生的侧枝应予以保留。培育一棵千头立菊,要摘心7-8次,最后一次摘心在7月下旬。

换盆不必局限时间,发现排水孔微露新根,即可连土坨移出换盆,如要培养千头立菊,必须地栽。到次年9月底10月初,植株已经成型,花蕾也已生成,需将地栽立菊带土移入大盆中。

一般每次摘心后,可施用微量速效化肥催芽。夏季可在10天左右施用1次氮磷钾复合肥。7月下旬最后一次摘心后,施用充分腐熟的饼肥,间隔15天再施1次,9月中旬第二次追肥,9月下旬以后,每周追液肥1次,直至花蕾露色为止。

立秋以后,先在盆内插入竹杆,再用细竹围成大小不同的圈绑扎在立杆上,一棵三千朵立菊花架直径为2.8-3米。在立杆与圈上用细竹纵横连成十字或井字形框架。当花蕾发育定型后,即开始标扎,使花朵整齐,均匀的排列在圆圈上。花蕾上架标扎时,盆土稍带干燥,不使枝叶水分过多,以免上架折断花枝。花蕾上架标扎工作最好在午后进行,此时枝叶含水少,柔软,易弯曲,易牵引。

《酸角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的栽培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