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毛樱桃叶枯病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毛樱桃叶枯病防治

毛樱桃为落叶灌木,叶芽着生枝条顶端及叶腋间、花芽为纯花芽,与叶芽复生,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隐芽寿命长。花芽量大,花先叶开放,白色至淡粉红色,萼片红色,坐果率高,花期4月初,果实发育期45-55天,5月下旬至6月初成熟。核果圆或长圆,鲜红或乳白,味甜酸,是早熟的水果之一。

叶枯病是植物当中很常见的病害,不仅是毛樱桃当中,其他的植物群体里也很常见,叶枯病在发病初期不太容易被发现,往往是在发病的中期被人们察觉,在叶枯病发病的初期,毛樱桃的叶子上就会有褐色的小斑点,分布比较分散,颜色相对来说也比较浅,到了中期毛樱桃叶片上的斑点就会越来越大,并且颜色也会变得很不一样,从一开始的褐色,变成更深一点的红褐色,并且开始有连成一片的趋势,到了后期,大片的斑点连在一起,最终整片叶片都会脱落。

如何防治毛樱桃叶枯病呢?

毛樱桃叶枯病防治方法:

在冬季,将有病的叶子挑拣出来进行处理,在春季的时候,适当的进行药物喷洒以预防病菌的滋生,并且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毛樱桃本身的免疫力,最后如果真的患上了这种疾病也不需要慌张,只需要即使的对其喷洒药物,持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好啦。

药剂防治方法:使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50%托布津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40%胶悬剂600-800倍)、50%苯莱特1000-1500倍、65%代森锌500倍液等,可供选用或交替使用。

以上便是毛樱桃叶枯病一些病害知识,对于这种病害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

延伸阅读

葡萄环纹叶枯病防治


【葡萄环纹叶枯病症状】

葡萄环纹叶枯病为害叶片中期症状

葡萄环纹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害初发时,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病斑,周边黄色,中央深褐色,可见轻微环纹。病斑逐渐扩大后,同心轮纹较为明显。病斑在叶片中间或边缘均可发生,一般一片叶上同时出现多个病斑。天气干燥时,病斑扩展迅速,多呈灰绿色或灰褐色水浸状大斑,后期病斑中部长出灰色或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相连形成大型斑,严重时34天扩至全叶,致叶片早落。受害严重叶片叶脉边缘可见黑色菌核。

【病原与发生规律】

Cristulariellamoricola称桑生冠毛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一般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作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在早春气候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侵染幼嫩叶片。葡萄近收获期易感病。多雨潮湿,冷凉,少日照,病害易流行。

【防治方法】

1、葡萄收获后,清除葡萄园内枯枝落叶等病残体,集中销毁。注意修剪,保持通风透光良好,降低园内湿度。

2、发病初期,可结合白腐病和炭疽病等病害防治,在枝叶上喷施下列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均匀喷施,间隔1015天1次,连喷34次,对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草莓叶枯病防治方法


草莓叶枯病又称紫斑病、焦斑病,我国发生比较普遍。主要侵害叶片,是草莓叶部常见病害之一,有时相当严重,叶柄、花萼、果梗亦可染病。

【草莓叶枯病症状】

草莓叶枯病主要为害叶、叶柄、果梗和花萼。叶片受害后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病斑,病斑中央与周缘颜色变化不大,病斑有沿叶脉分布的倾向,严重发病时叶面布满病斑,后期全叶黄褐色至暗褐色,直至枯死。在病部枯死部分长出褐色小粒点,叶柄和果梗染病后,出现黑褐色凹陷病斑,病部组织变脆易折断。

草莓叶枯病为害叶片前期症状

【病原与发生规律】

Marssoninapotenillae称凤梨盘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植株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上越冬。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空气扩散传播,侵染发病,也可由带病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早春和晚秋雨露较多的天气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1、注意清园,尽早摘除病老叶片,减少病源传染。

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减少氮肥使用量,避免徒长。

3、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

4、发病初期,喷施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

毛樱桃的病害防治


凡是植物可以说都免不了病虫害的侵袭,毛樱桃也不例外。毛樱桃常见的的病害有流胶病和叶枯病,那么该如何防治呢?

毛樱桃流胶病防治

要想充分了解毛樱桃流胶病的防治方法,首先就要从其根源着手,充分的了解一下毛樱桃的流胶病的病因,只有知己知彼,方能够得到百战百胜的结果。

毛樱桃流胶病的最常见病因是冻害,包括寒冷导致的毛樱桃冻伤,另外还有自然灾害上的霜害以及雹害,这两种的直接诱因也是冻害,冰雹和霜越大,室外温度也就越低,就会造成毛樱桃的流胶病的产生,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养殖的过程中,水分过多过少或者是肥料过多过少都会导致毛樱桃患有流胶病。

因此防治的方法就显得比较单一,在平时加强水肥管理,在寒冷天气要记得对毛樱桃进行保暖处理,专心养护就很容易防止毛樱桃的流胶病。

毛樱桃叶枯病防治

叶枯病是植物当中很常见的病害,不仅是毛樱桃当中,其他的植物群体里也很常见。

叶枯病在发病初期不太容易被发现,往往是在发病的中期被人们察觉,在叶枯病发病的初期,毛樱桃的叶子上就会有褐色的小斑点,分布比较分散,颜色相对来说也比较浅,到了中期毛樱桃叶片上的斑点就会越来越大,并且颜色也会变得很不一样,从一开始的褐色,变成更深一点的红褐色,并且开始有连成一片的趋势,到了后期,大片的斑点连在一起,最终整片叶片都会脱落。

防治的方法有,冬季的时候,将有病的叶子挑拣出来进行处理,在春季的时候,适当的进行药物喷洒以预防病菌的滋生,并且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毛樱桃本身的免疫力,最后如果真的患上了这种疾病也不需要慌张,只需要即使的对其喷洒药物,持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好啦。

小麦黄斑叶枯病防治方法


小麦黄斑叶枯病又称小麦黄斑病,在全国各麦区均有发生,除寄生小麦外,还可以寄生大麦、黑麦、燕麦以及冰草、雀麦等50余种禾本科草。

症状

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初生黄褐色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至纺锤形大斑,病斑中央色深,有不大明显的轮纹,边界不明显,外围生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变黄干枯。有时此病与其他叶斑病混合发生。大麦和燕麦抗病,被侵染后仅形成微小黑点型病斑。

病原

Drechsleratritici-repentis(Died)Shoem称小麦德氏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Helminthosporiumtritici-vulgarisNisikado。有性态为Pyrenophoratritici-repentis(Died)Drechsler。子囊孢子无色至黄褐色,长椭圆形,具横隔膜3个,纵隔0-1个,大小42-69×14-29(μm)。无性态分生孢子浅色至枯草色,圆柱形,直或稍弯,顶端钝圆,下端呈蛇头状尖削,脐孔腔型凹陷,具离壁隔膜1-9个,大小80-250×14-20(μm)。

发病特点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田间杂草和病株产生的种子也可带菌传病。翌年小麦生长期子囊孢子侵染,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致病害不断扩展。病原菌萌发和侵染的范围较宽,但叶面需保持湿润12小时以上。叶面保持湿润的时间越长,发病也越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冬小麦抗(耐)病品种有:豫麦21号、郑州8915、西农88号、西农881、秦麦12号、西农1376。

(2)改善耕作制度。提倡与非寄主植物进行轮作;选用无病种子,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

(3)加强田间管理。秋翻灭茬,加快土壤中病残体分解,减轻苗期发病;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合理灌水,控制田间湿度。

(4)种子处理①用种子重量0.2%-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335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也可用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重量0.1%-0.3%拌种。小麦用三唑酮拌种影响小麦出苗严重的地区或品种,提倡用三唑酮与增产菌混用拌种可消除三唑酮对小麦出苗影响,用量每100kg麦种用三唑酮按种子量有效成分0.02%-0.03%,增产菌40-60g,增立菌代谢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中,含有类似于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成分,可解除三唑酮对赤霉素合成的抑制作用,促进种子萌发。②用50%退菌特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种24-36小时,防效80%以上。

(5)农药防治成株期当初穗期小麦中下部叶片发病重,且多雨时,喷洒70%代森锰锌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或15%三唑醇(羟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2000-4000倍液,能有效地控制整个生育期该病的扩展。

葡萄枝枯病防治


葡萄枝枯病也称盘多毛孢枝枯病,该病最早在日本发现,在日本发生普遍,为害较重。近年来在辽宁的一些葡萄园内常有发生,但为害不严重。在我国南方也曾发生,2009年春季云南文山发生葡萄枝枯病,在浙江也有少量发生。

【葡萄枝枯病症状】

葡萄枝枯病为害果实症状

葡萄枝枯病主要为害枝条,严重时也可为害穗轴、果实和叶片。当年生枝条染病多见于叶痕处,病部呈暗褐色至黑色,向枝条深处扩展,直达髓部,致病枝枯死。邻近健组织仍可生长,形成不规则瘤状物,染病枝条节间短缩,叶片变小。果实上的病斑暗褐色或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原与发生规律】

Phomopsis称葡萄生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蔓上越冬,翌年5、6月间释放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具水滴或雨露条件下,分生孢子经48小时即可萌发,经伤口或由气孔侵入,引起发病。潜育期30天左右,后经l2年才现出症状,因此该病一经发生,常连续23年。多雨或湿度大的地区、植株衰弱、冻害严重的葡萄园发病重。

【防治为法】

1、加强葡萄园管理,增施有机肥,疏松或改良土壤,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防冻。

2、及时检查枝蔓,发现病部后,轻者用刀刮除病斑,重者剪掉或锯除,伤口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品体石硫合剂30倍液消毒。

3、可结合防治葡萄其他病害,在发芽前喷一次80%五氯酚钠原粉200300倍液+5波美度石硫合剂。在56月及时喷施下列药剂:l:0.7:200倍式波尔多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琉胶肥酸铜可湿胜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等,间隔1015天l次,连喷23次。

葡萄房枯病防治


葡萄房枯病又名穗枯病、粒枯病。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广东等地。该病在一般年份危害不严重,但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若果园管理不善、树势衰弱时发病严重。

【葡萄房枯病症状】

葡萄房枯病为害果穗中期症状

葡萄房枯病主要为害果梗、穗轴、叶片和果粒,初期小果梗基部呈深红黄色、边缘具褐色晕圈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色泽变褐。当病斑绕梗一周时,小果梗干枯缢缩。穗轴发病初表现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变黑色而干缩,其上长有小黑点。穗轴僵化后以下的果粒全部变为黑色僵果,挂在蔓上不易脱落。叶片发病,初为圆形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变成中央灰白色,外部褐色,边缘黑色的病斑。果粒发病,最初由果蒂部分失水萎蔫,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逐渐扩大到全果,变紫变黑,干缩成僵果,果梗、穗轴褐变,干燥枯死,长时间残留树上,是房枯病的主要特征。

【病原与发生规律】

有性世代Physalosporabaccae,称葡萄囊孢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Macrophomafaocida,称葡萄房枯大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子囊壳或菌丝等在病果或病枝叶上越冬。第二年56月释放出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靠风雨传播侵染,多雨高温最易发病。一般年份67月开始发病,近成熟时发病最重。植株营养不良及结果过多,土壤过湿等均易发病;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势弱、郁闭潮湿的葡萄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

秋季要彻底清除病枝、叶、果等,注意排水,及时剪副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增施有机肥,多施磷、钾肥,培育壮树,提高抗病能力。雨季谨防园地大量积水而形成高湿的发病环境,降低发病机率。秋季葡萄落叶后,及时将园内病果、病叶和病虫枝蔓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菌源。

葡萄上架前喷洒下列药剂减少越冬病源:35波美度石硫合剂;75%百菌清可湿胜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展叶后果穗形成期开始,可喷施下列药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险粉剂5006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胜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福美双福美锌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每隔1015天喷l次,共喷45次,能有效控制葡萄房枯病的发生。

红掌细菌性叶枯病防治技术


防治红掌细菌性叶枯病--细菌性叶枯病主要发生在叶和花上,呈斑状,病斑中间呈不规则棕色,边缘黄色,阴雨天症状更为明显。叶部侵染通常开始于叶缘及叶片下部气孔较多的地方。侵染初期呈水渍状斑点,病菌为害扩展极为迅速,很快就会覆盖大部分叶片。短时间内花梗和叶茎会从植株上脱落,生长点迅速腐烂,最终导致整个植株感病而死亡。

红掌细菌性叶枯病防治技术:

1.选用无病、健壮、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不要把其他观赏性植物种植在红掌温室中;

3.经常检查温室的卫生防护措施,温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4.施氮肥时,避免使用氨水,且氮肥施用量不宜过多;

5.该病容易经水传播,因此,在保持适宜相对湿度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植株干燥;

6.及时清除感病植株,用密封的塑料袋包好运出温室,进行深埋处理。

7.化学防治。定期对种植床进行消毒,可用72%的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与新植霉素5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轮换施用,每7至10天喷药一次。

玉米苗枯病防治措施


麦茬直播夏玉米,苗期与雨季相吻合,易引起玉米苗枯病发生危害。

近几年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逐渐加重,特别是在降雨频繁、雨量大,夏玉米苗枯病发生较多,且发病更严重。病原菌在种子萌动期即可侵入,先在种子根和根尖处变褐,后扩展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或根毛减少,次生根少或无,初生根老化,皮层坏死,根系变黑褐色,并在茎的第一节间形成坏死斑,引起茎部水浸状烂,易断裂,叶鞘也变褐撕裂。夏玉米从出苗至三叶期开始表现症状,先造成玉米幼苗基部1~2叶发黄,叶尖和叶(缘)边干枯,由基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发展,进而引起心叶卷曲,严重的植株外周叶片干枯,心叶青枯萎蔫,植株死亡。

发病原因

引起苗枯的病原主要是串珠镰刀菌。地势低洼,土壤贫瘠,黏土地、盐碱地发病重,播种过深也易发病。土壤积水的田块,苗期会形成芽涝现象,幼苗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使根系发育不良引发苗枯病。小麦、玉米是全国的主要轮作方式,近几年小麦根病发生严重,导致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玉米丝禾菌等病原菌积累,也加重了苗枯病的发生程度。

防治措施

1、选用优质、抗病品种,且选用粒大饱满、发芽势强的玉米种子。2、播种前先将种子翻晒1~2天。药剂浸种用40%克霉灵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药液浸40分钟,晾干后播种;也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克加水100毫升,拌种5公斤;或者25%戊唑醇2克,拌种5公斤,同时预防丝黑穗病。3、合理施肥,加强管理。种子肥或者苗期到拔节期追肥,一定要增施磷钾肥,以培育壮苗,尤其注意补充磷、钾肥。促进根系生长,使植株生长旺盛,以提高抗病能力。4、在苗枯病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者20%三唑酮1000倍,或者恶霉灵3000倍,连喷2次(每次用药间隔7天左右)喷药的同时可加入喷施农喜十乐素、蓝色晶典、壮汉、六高二氢钾高效营养调节剂,以促苗早发,以增强植株抗逆、抗病力,可有效防治和控制苗枯病。

小麦秆枯病防治方法


症状

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苗期至结实期都可染病。幼苗发病,初在第一片叶与芽鞘之间有针尖大小的小黑点,以后扩展到叶鞘和叶片上,呈梭形褐边白斑并有虫粪状物。拔节期在叶鞘上形成褐色云斑,边缘明显,病斑上有灰黑色虫粪状物,叶鞘内有一层白色菌丝。有的茎秆内也充满菌丝。叶片下垂卷曲。抽穗后叶鞘内菌丝变为灰黑色,叶鞘表面有明显突出小黑点(子囊壳),茎基部干枯或折倒,形成枯白穗,籽粒秕瘦。

传播途径发病条件

以土壤带菌为主,未腐熟粪肥也可传播。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小麦在出苗后即可被侵染,植株间一般互不侵染。田间湿度大,地温10—15℃适宜秆枯病发生。小麦3叶期前容易染病,叶龄越大,抗病力越强。病害行程度主要决定于土壤带菌多少。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如中苏68号、2711、敖德萨3号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2)加强农业防治麦收时集中清除田间所有病残体。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混有麦秸的粪肥要充分腐熟或加入酵素菌进行沤制。适期早播,土温降至侵染适温时小麦已超过3叶期,抗病力增强。(3)药剂防治用50%拌种双或福美双400g拌麦种100kg、或40%多菌灵可湿粉100g加水3kg拌麦种50kg、5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按种子量0.2%拌种。

菊花青枯病防治方法


一、为害症状:整株染病地上部叶片打蔫,持续3-5日后,底叶变黄,近地面的茎节外观呈褐色,块根肉质部腐烂,表皮、肉质根也变褐,后呈铅白色。横剖病茎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或经保湿溢出污白色菌脓,病块根也可从裂缝流出菌脓。该病的病程短,从发病到枯死仅几天的时间,别于病程长的枯萎病。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Ralstoniasolanacearum,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0.5-0.8(微米),.覆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

三、发病特点:病菌在病部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有机肥里越冬。翌春遇有适合时机,就常从根颈部伤门侵入,主要破坏输导组织,使其变褐腐烂,致地上部枯死或凋萎。该菌主要靠带曹株传播,此外也可借土壤、灌溉水、农具传播。高温多雨季节,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地势低洼,连作地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精心养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消毒。

(3)药剂防治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还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或灌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900-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水稻颖枯病防治技术


水稻颖枯病又称稻谷枯病,造成10%左右的减产,稻穗于开花及乳熟初期受害的,往往造成花器干枯和秕谷现象。如果不抓紧时间治疗,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作物生长。下面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睡到颖枯病的防治方法。

发病特征

水稻颖枯病发病稻粒初在尖端或侧面生褐色椭圆形小斑点,边缘不清晰,后渐扩展到稻粒的大半部分或全部,同时病斑中部色泽开始变浅,最后呈灰白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点。于乳熟后期受害的,会引起米粒变小,米质下降;在接近成熟时受害的,仅在稻粒上显变色或呈褐色小点,对产量影响不大。

治疗方法

1、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要进行消毒。用2%的福尔马林浸种2-3小时,用1%的硫酸铜浸种1-2小时。

2、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子,不用带病稻谷作种子;可用56°C温肠浸种5分钟进行稻种消毒。带病秕谷用于高温沤制堆肥。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改造冷水田。

3、药剂防治:在始穗到齐穗期各喷1次,重病区在乳熟到蜡熟期在喷1次。恶唑菌酮、嘧菌酯、羟菌唑,均可用于防治水稻颖枯病。羟菌唑既可茎叶处理又可做种子处理又可做种子处理,茎叶处理有效成分为每667平方米2-4克,持效期5-6周;种子处理有效成分为每100千克种子用2.5-7.5克。

黄瓜蔓枯病防治方法


黄瓜蔓枯病症状叶片染病,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形成黄褐色至褐色V字型病斑,其上密生小黑点,干燥后易破碎。茎蔓染病,主要在茎基和茎节等部位,初始产生油浸状小病斑,逐渐扩大后往往围绕茎蔓半周至一周,纵向可长达几十厘米,病部密生小黑点,后期病斑变成黄褐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常流出琥珀色胶质物,干燥后纵裂,造成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此病在病部产生小黑点为主要识别特征,茎部发病后表皮易撕裂,引起瓜秧枯死,但维管束不变色,也不危害根部,可与枯萎病相区别。

黄瓜蔓枯病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传播。翌春条件适宜时,病菌从水孔、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引起发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甜瓜球腔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传播。病菌喜温暖、高湿条件,适宜温度20℃~25℃,相对湿度85%以上。保护地栽培通风不及时、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空气湿度过高时发病重。露地栽培主要在夏秋雨季发生,雨水多或忽晴忽雨,天气闷热等气候条件下易流行。平畦栽培、排水不良、缺肥以及瓜秧生长不良等情况会加重病情。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瓜蔓枯病发病盛期5~6月和9~10月。

《毛樱桃叶枯病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