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w59.com - 植物病害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冬瓜立枯病的病害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为害症状
冬瓜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育苗后期、育苗盘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或直播田。主要为害地下根部或幼苗茎基部,初在病部现不整形或近椭圆形暗褐色斑,稍凹陷,病部扩展绕茎1周后致茎部萎蔫干枯,造成瓜苗死亡。早期与猝倒病相似,但猝倒病发病迅速,该病病程进展较慢,病部具不明显或明显的轮纹及浅褐色珠丝状霉,即病菌的菌丝体或菌核,别于猝倒病。
丝核菌果腐病幼瓜、成瓜均可发病,初在与地面接触的部位产生黄褐色病变、后病部凹陷形成大小不等不规则的病斑;成熟果实染病,形成大片的水渍状腐朽区域,后变褐干裂,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
病原形态特征
RhizoctoniasolaniKhnAG-4,称立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群是一种不产孢的丝状真菌,其菌丝形态与一些子囊菌、担子菌非常接近,该菌有菌丝融合现象。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及接触融合三种融合状态。我国已发现并建立了十多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一4是引起黄瓜、冬瓜等立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的优势菌群,是个重要菌群。寄主广泛,引致多种作物病害。AG一4菌丝融合群的菌株根据菌核形态及去氧核糖核酸的氮盐基序列同源性又分为AG一4HGI、AG一4HGⅡ两亚群,前者在PDA培养基上形成菌核为暗褐色,后者有1/3~1/2形成灰色至白棕色菌核。WWW.zw59.CoM
立枯丝核菌分为三大群,一群是多核的立枯丝核菌,具3个或以上的细胞核,菌丝较大型,直径约6~10微米,其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3~5个小梗,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4.5~5.5微米,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在担子上形成2次担子。立枯丝核菌是由单一菌丝尖端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是由尖端紧密地和菌丝密集而形成菌丝结。菌丝融合群不同,在形态、病理、生理和生态方面也不完全相同。至于各融合群的致病特异性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
(1)加强苗床管理,科学放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2)苗期喷洒植宝素7500~9000倍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病力。
(3)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拌种。
(4)苗床或育苗盘药土处理。可单用40%拌种双粉剂,也可用40%拌种灵与福美双1:1混合,每平方米苗床施药8克。药土处理方法同猝倒病。立枯病单发区,单用拌种灵防效不高,须混入等量福美双方可奏效。也可采用氯化苦覆膜法,即整畦后每隔30厘米把2~4毫米的氯化苦深施在10~15厘米处,边施边盖土,全部施完后用地膜把畦盖起来,12~15天后播种定植。
(5)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2~3升。猝倒病、立枯病混合发生时,可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淋,每平方米2~3升。也可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移栽灵混剂。视病情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6)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吴氏猪粪堆肥培养拮抗菌Bacilluscereas做土壤、种子及繁殖织织处理,可防治立枯病。
(7)靠近地面的果实,易发生丝核菌果腐病,最好用草绳做成圆圈把瓜垫起,也可喷洒上述杀菌剂进行防治。此外还可选用15%消灭灵(代铜制剂)水剂600倍液、45%土菌消水剂45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8)采用种子包衣。采用种衣剂92号,对种子包衣技术是以种子为载体,将高效内吸杀菌剂、杀虫剂及微量元素、激素等借助成膜剂包衣种子表面,迅速固化成不易脱落的药膜,种子播种后吸水发芽、出苗、生长、种衣剂上的有效成份逐渐被根吸收传导到植株各部,对地上、下的病菌、害虫、老鼠均有防治作用。黄瓜种衣剂92号对蔬菜瓜类均有效。使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有效成分量)折算成商品量为(0.5100)20=2.5克2.5(m1)即2.5ml可拌100克种子。商品有效浓度为20%。
延伸阅读
大豆立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大豆立枯病俗称死棵、猝倒、黑根病,病害严重年份,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光,造成绝产。应注意及时进行防治,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大豆立枯病发病条件
连作发病重,轮作发病轻。因病菌在土壤中连年积累增加了菌量。种子质量差发病重。凡发霉变质的种子一定发病重,立枯病的病原可由种子传播,并与种子发芽势降低、抗病性衰退有关。播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期长发病愈重。用病残株沤肥未经腐熟,能传播病害发病重。地下害虫多、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
二、大豆立枯病田间发病症状
大豆立枯病仅在苗期发生,幼苗和幼株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病菌的菌丝最初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害严重时,外形矮小,生育迟缓,靠地面的茎赤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
三、大豆立枯病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3%的40%甲基立枯磷乳油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实生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轮作。选用排水良好高燥地块种植大豆。低洼地采用垄作或高畦深沟种植,合理密植,防止地表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浇水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温确定。
1、预防:
(1)将本产品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
(2)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本产品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2、治疗:
(1)稀释倍数:按500倍液稀释使用,病害严重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
(2)用药方法:对病株及病株周围2~3米内植株进行灌根或小面积漫灌;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5天用药1次。
绿豆立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绿豆立枯病在受害植株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展至整个茎基部,病部明显缢缩,致幼苗枯萎死亡。湿度大时,病部长出蛛丝状褐色霉状物,即病原菌菌丝。
病原
RhizoctoniasolaniKul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了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隔,粗812um,分枝基部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也可在病残体或其他作物、杂草上越冬,成为本病初侵染源。在土壤中的菌丝体可通过农田操作;耕作及灌溉水、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植株生长不良或遇有长期低温阴雨天气易发病,多年连作田块、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实行23年以上轮作,不能轮作的重病地应进行深耕改土,以减少该病发生。
(2)种植密度适当,注意通风透光,低洼地应实行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及时清园。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2%恶甲水剂(克枯星)3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此外用30%倍生乳油200一375mg/kg灌根,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也可施用移栽灵混剂。
荞麦立枯病的病害防治措施
荞麦立枯病为荞麦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要注意一旦发现需采取措施及时防治,现将其病害防治措施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为害症状
初在茎基部生红褐色凹陷斑,影响荞麦生长发育,严重时引致死亡。
2、形态特征
该菌分为三大群,其中一群是多核的立枯丝核菌,具3个或3个以上的细胞核,菌丝较大型,直径约6~10m,其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3~5个小梗,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4.5~5.5(m),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在担子上形成2次担子。
该菌由单一菌丝尖端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是由尖端紧密地和菌丝密集而形成菌丝结。菌丝融合群不同,在形态、病理、生理和生态方面也不完全相同。至于各融合群的致病特异性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明确。
3、传播途径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
4、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病菌除为害荞麦外,还可为害多种农作物。
5、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3)提倡施用移栽灵混剂,杀菌力强,且能促进植物根系对不良条件抵抗力,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95%恶霉灵精品4000倍液。
冬瓜、节瓜病害的综合防治
冬瓜、节瓜是葫芦科冬瓜属作物,节瓜是冬瓜的变种,两者习性相近,病害相同。冬(节)瓜喜湿耐热,高产耐贮,不仅是盛暑季节的重要蔬菜,对调节蔬菜淡季供应、南方蔬菜北运,也起重要作用。但冬(节)瓜从育苗到结瓜的全生育期间,病害种类多,往往造成严重死苗、死株、烂果,瓜农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冬(节)瓜最主要的病害是枯萎病和疫病,两者都是真菌病害。其它多种病害,如炭疽病,蔓枯病,立枯病,果腐病,绵腐病,白粉病,叶斑病,褐腐病,霜霉病,根腐病等等,病原菌均为真菌。此外,还有病毒引起的病毒病(花叶病),细菌引起的角斑病、软腐病。以上近20种病毒(还加上虫害),成为种植冬瓜、节瓜全苗高产的最大障碍。我们要从病因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一、控制土壤传播,坚持实行轮作
大部分病原菌都能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中,存活3-5年甚至10年之久,成为初侵染源。葫芦科瓜类的多种病害都能交叉侵染传播,因此瓜田必须坚持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轮作还能克服老菜地除病害外的其他土壤障碍。轮作期间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种一年的水稻或水生作物,或种植如葱蒜等能分泌杀菌物质的作物,避免种植与瓜类有相近病害的作物。若实行育苗移栽,育苗地应选用多年末种过瓜的田地,袋装育苗更应使用无瓜类病害的肥土。还应注意清理瓜田,集中烧毁病株残体。若用瓜藤沤肥,最好实行高温堆沤,杀灭病菌;用瓜藤水沤成的肥不用在瓜田上。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者,应避免在瓜田旁种植易滋生蚜虫的作物。
实行轮作是防病的第一关,不用农药,不另花钱,省时省力,效果最好。种菜上规模的农户,应把农田(菜田)分成3-5区,实行分区轮作。面积小,也要把田地分成两区,隔年种瓜。
二、改进施肥技术,重视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应用
冬(节)瓜苗期、抽蔓期需肥量不多,开花坐果后需肥量最大。因此,底肥重施有机肥,就可源源不断供应中后期生长结瓜的需要,且瓜的品质比单施化肥好得多。病害通过种种途径传播,不可能做到田间无菌。生物肥料与常规肥料的混合沤(浸)后使用,不但可提高肥效,而且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大量增殖,使施于土壤后提高土壤有效养分,使根际有益微生物的比例大大提高,从而增强对病菌的拮抗作用,抑制其致病力。三水大塘镇示范推广使用金葵子生态肥与农家肥共沤作底肥,以及与粪尿肥共浸作多次追肥(配施部分化肥),不但肥效好,瓜苗及成株发病率可压低到5%以下(以轮作为前提,配合化学防治)。
除生态肥外,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的金葵子腐秆灵和肥料增效剂(液)也有同样的抑制病原菌的功能。腐秆灵是一种生物有机物料腐熟剂,以0.1-0.2%的用量与粪肥、秸秆等农林牧有机废弃物共沤成高效生物有机肥,是种植各种作物的优良底肥。肥料增效剂以相当于化肥用量的1%和化肥混用,可减少化肥施量的20%而肥效不减。上述三种金葵子肥料,都是种瓜类、茄果类等病害特别多的作物抗病减病的好帮手。
不少瓜田,前期死苗不多,但到瓜蔓上棚(架)后,死株猛然增多,有的甚至陆续死株达50%以上的毁灭性程度。其原因之一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与不当施用氮肥有关。已总结出的经验是,不要在大雨前施,也不要在雨后立即施;偏施过浓的速效氮肥(包括含氮高的复合肥),容易引起枯萎病和疫病。由此可见,三水大塘多次以生态肥与粪水肥共浸作为追肥主要肥料和多次喷施金葵子叶绿灵等叶面肥以维持均衡营养的经验十分宝贵,南海种植青皮冬瓜也有全部沤熟的粪尿肥作底肥、追肥的历史经验。猪牛粪等厩肥、麸肥、骨粉肥若与金葵子肥共沤,肥效更好,瓜的品质和耐贮性明显提高。对过酸的土壤,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性有助于提高抗病力。金葵子活性硅镁钙肥,既能补充酸性土缺乏的中量钙、镁元素和有益元素硅,又因其呈碱性而有中和酸性的作用,亩施30-40公斤作底肥,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三、高畦、排水、匀浇,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高效低残毒新农药
冬瓜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大,瓜大高产,消耗养分和水分均多。但冬瓜、节瓜又不耐浸,多雨季节瓜田水分过饱和沤根,会引发多种病害。筑高畦,保证排水畅通是优质高产的基本要素;结瓜期间保证均匀浇(淋)水,对于瓜的正常生长也很重要。时干时湿,瓜形不正,品质差甚至停止发育。
广东和其他省份,选育出不少优良品种,有的已形成地方名牌,有的抗病力强。瓜病严重的地区,不妨多引进一些异地品种进行试验,选其产、质、抗病性均优者推广种植。高效低毒新农药层出不穷,应按照无公害蔬菜对农药的要求进行选用。充分发挥综合防病措施,不仅节省人力物力降低防病成本,更可使冬(节)瓜产品达到少用合成农药化肥的绿色食品要求。
荷兰豆立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立枯病为荷兰豆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较普遍。保护地、露地都发生,以露地发病重,个别棚室发病亦较重,常造成成片死苗,显著影响生产。现将荷兰豆立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发病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根茎部,初期在根茎基部产生黄褐色坏死小点,以后变成近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坏死斑,进一步向上下发展使根茎甚至根系全部染病。同时,病苗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坏死干枯,终致全棵苗坏死。
二、防治方法
1.适期播种。春蚕豆适当晚播,秋蚕豆适当早播,使幼苗避开雨季。
2.进行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3%的45%特克多悬浮剂粘附在种子表面后,再拌少量细土后播种。也可将种子湿润后用干种子重量0.3%的75%卫福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利克菌可湿性粉剂或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拌种。
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过磷酸钙肥或钾肥。加强水肥管理,减少根伤,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提高植株抗病力。
4.发病初期使用药剂防治。可选用30%倍生乳油l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l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喷浇茎基部,710天1次,视病情防治12次。
紫甘蓝立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紫甘蓝也叫紫圆白菜,叶片紫红,叶面有蜡粉,叶球近圆形。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V和较多的维生素E和B族。现将紫甘蓝立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为害症状
紫甘蓝立枯病是紫甘蓝的重要苗期病害。发病初期幼苗根茎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灰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定植后一般停止扩展。但个别田仍继续死苗。此外,该病还可表现为猝倒状或叶球腐烂。
病原形态特征
RhizoctoniasolaniKhnAG-4称立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病菌形态特征参见苦瓜立枯病。
防治方法
(1)春季栽培的宜选择生长前期对低温不大敏感的品种。如绿岭、绿帝、青绿、早生绿、碧松、碧杉、绿花2号、正盐水、上海1号等。
(2)适期播种,不宜过早或过迟。
(3)甘蓝种子包衣挂膜将0.1%土霉素或3%的75%百菌清加入成膜液中,搅拌均匀后按种子30份、药液1分的比例混拌,晾干后使用,可以防治甘蓝类蔬菜种子带菌引起的病害。
冬瓜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冬瓜菌核病主要为害果实和茎蔓,对冬瓜危害极大,现将冬瓜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发病症状
果实染病多在残花部,先呈水浸状腐烂,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纠结成黑色菌核。茎蔓染病初在近地面的茎部产生褪色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呈褐色,高湿条件下,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毛状菌丝。病茎髓部道破坏腐烂申空或纵裂干枯,病部以上叶、蔓萎凋枯死。
2、传播途径
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子进人田间传播蔓延,该病属分生饱子气传病害类型,其特点是以气传的分生饱子从寄生的花和衰老叶片侵入,以分生饱子和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侵人后,长出白色菌丝,开始为害柱头或幼瓜。在田间带菌雄花落在健叶或茎上经菌丝接触,易引起发病,并以这种方式进行重复侵染,直到条件恶化,又形成菌核落人土中或随种株混人种子间越冬或越夏。
3、发病条件
南方2一4月及11一12月适其发病,北方3一5月及9一10月发生多。本病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H一2OC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人及子囊盘产生。因此,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
4、防治方法:以提高温度的生态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可以控制该病流行。
(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实行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生抗病力。
(2)物理防治:播前用10原盐水漂种2一3次,汰除菌核,或塑料棚采用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子囊饱子形成。也可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饱子减少菌源。
(3)种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20%甲基立枯磷配成药土耙人土中,每667m,用药05kg对细土20kg拌匀;种子用50C温水浸种10分钟,即可杀死菌核。
(4)生态防治。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肘在2gC或3lC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
(5)棚室或露地出现子囊盘时,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用15%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50克,熏l夜,隔8一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一4次;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lkg;或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可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5原菌核光悬浮剂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盛花期喷雾,每667m喷对好的药液60升,隔8~9天1次,连续防治3一4次,病情严重时,除正常喷雾外,还可把上述杀菌剂对成50倍液,涂抹在瓜蔓病部,不仅控制扩展,还有治疗作用。
(6)在土壤中添加05%及1%的S一H混合物(G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制成土壤添加剂或土壤添加矿灰、碳酸钙都可明显抑制菌核病的发生。
冬瓜节瓜蔓枯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冬瓜节瓜蔓枯病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茎,叶。苗期发病,子叶变黄,不久干枯,幼茎、叶片、叶柄及生长点萎蔫或根茎基部变褐,缢缩或猝倒。
成株发病茎基部纵裂或部分叶片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叶色变淡,后全部萎蔫,最后植株枯死。干燥后呈黑褐色,有的出现纵裂,常溢出琥珀色胶状物。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
病原
尖镰孢菌冬瓜专化型,属半知菌类真菌。该型强侵染冬瓜和西瓜,弱侵染瓠瓜、甜瓜、黄瓜。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两端较尖,无色,具隔膜1-5个,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梭形,无色。此菌是新发现的专化型,致病性不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厚垣孢子在土中可存活5-10年,萌发后先长芽管,从根部伤口或根冠细胞间隙侵入,地上部重复侵染主要靠灌溉水;地下部当年很少重复侵染。
种子带菌和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是无病区的初侵染源。在带菌土上培育的冬瓜或节瓜苗发病重;土温15℃以上始发,20-30℃盛发;土壤过分干旱、重茬、根结线虫及地下害虫为害发病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枯萎病品种,如绿丰节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洗净后催芽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每2kg种子用绿亨1号1-1.5g拌种。
(3)无病土营养钵育苗,定植时不伤根,高畦、地膜栽培,地温低时少浇水,多施腐熟有机肥,增加根际微生物拮抗作用。
(4)苗床土消毒,每m2苗床土用50%多苗灵可湿性粉剂10g,拌匀播种。定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67平米3.5kg,掺细土施用。
牡丹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牡丹立枯病分布广泛,在牡丹种植区都有发生,寄主有牡丹、含笑、大丽花、翠菊、菊花、吊兰等种苗,尤其是松叶牡丹极易感病。
症状种苗茎基部受害后,表面变为褐色,后颜色逐渐加深,发生严重时,根部成黑褐色腐烂,韧皮部被破坏。导致叶片黄化,植株萎蔫,甚至枯死,但不倒状。幼株近地面的潮湿叶片会叶枯,边缘产生黄褐色至黑褐色大斑,呈不规则水渍状,并逐渐蔓延,潮湿时病部可见褐色菌丝体和附着的小菌核。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菌丝呈蛛网状,围绕寄生的组织,有横隔,初期无色多油点,呈锐角分枝,老化后菌丝为黄褐色,并呈直角分枝,小枝与主枝相连处不缢缩。立枯丝核菌生长适温为13-26℃,在pH2.6-6.9之间都能发病。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部或土壤中越冬。通过带菌土壤进行传播,还可通过流水、农具、人畜等传播。该菌喜高湿的环境,所以在夏季雨季易发生,雨量大时发生严重,多年连作地发病常较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提高植株抵抗力,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适当温湿度,晴天要遮荫,以防土温过高,灼伤苗木,造成伤口。秋末冬初将病残物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
(2)选择较抗病品种栽培。
(3)扦插前,对土壤消毒,用福尔马林50毫升/平方米,加水8-12公斤浇灌于土壤中,1周后进行播种栽苗;或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8-10克/平方米,处理土壤。
芍药苗期立枯病的防治
症状
芍药受害后,病苗多从上土表侵入幼苗的茎基部,发病时,先变成褐色,后成暗褐色,受害严重时,韧皮部被破坏,根部成黑褐色腐烂。此时,病株叶片发黄,植株萎蔫,枯死,但不倒状。此菌也可侵染幼株近地面的潮湿叶片,引起叶枯,边缘产生不规则、水渍状、黄褐色至黑褐色大斑,很快波及全叶和叶柄,造成死腐,病部有时可见褐色菌丝体和附着的小菌核。更多绿色尽在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残留的病株上或土壤中越冬或长期生存。带菌土壤是主要侵染来源,病株残体、肥料也有传病可能,还可通过流水、农具、人畜等传播。天气潮湿适于病害的大发生,反之,天气干燥病害则不发展。多年连作地发病常较重。
防治方法
1、严格控制苗床及扦插床的浇灌水量,注意及时排水;注意通风;晴天要遮荫,以防土温过高,灼伤苗木,造成伤口,使病菌易于侵染。
2、注意庭园清洁卫生,及时处理病株残余,不使用带病菌的腐熟肥料。
3、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
4、对被污染的苗床,如继续用于扦插育苗,或用于扦插的其他土壤,在扦插前,可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8-12公斤浇灌于土壤中,浇灌后隔1周以上方可用于播种栽苗;或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混合粉剂8-10克,撒施土中,并与土拌和均匀。
5、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500倍,或75%氯硝基苯600榈,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或用64%杀森锌按1:2混合后600倍,或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或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每平方米用药液3升。
白术立枯病的防治办法
分布为害在白术育苗中经常发生,为害较重,往往造成幼苗成片死亡。
症状在病苗茎基部初呈水渍状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地上部出现叶片萎蔫现象,而后病斑很快延伸和绕茎,茎基部组织坏死收缩变细,幼苗倒伏死亡。
病原病原菌的无性时期为RhizoctoniaKuhn,属真菌半知菌亚门,无孢目。立枯丝核菌不产生分生孢子。菌丝早期无色,后期逐渐变成淡褐色,菌丝呈锐角分枝,分枝处有明显缢缩现象,离分枝处不远产生1个隔膜,此种特性可作为确定丝核菌的重要依据。病原菌的有性时期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属担子菌亚门,胶膜菌目。
立枯丝核菌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可以为害多种草本和木本药用植物。
侵染循环立枯丝核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寄主残余组织上越冬。遇到适当的寄主又可侵入为害。
发病条件立枯丝核菌的生长适温为15~18℃,土壤潮湿时容易发病。
防治
1.选择矿质土壤种植。
2.春季多雨时,雨后要及时松土并做好开沟排水工作,以降低田间湿度。
3.发病初期用5%石灰水淋灌,每7天1次,连续3~4次。也可用地灰和石灰(1:1)撒施厢面,每7天撒1次,连续2~3次即可。
三七立枯病的防治办法
分布为害云南、湖北等地。
症状此病主要为害三七幼苗的茎基部,通常在距土表4~6cm处发病。幼茎上病斑黄褐色凹陷状,长条形。严重时,病斑深入到幼茎内部组织,病部折断,幼苗倒伏死亡。
病原RhizoctoniasofaniKuhn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真菌。在PDA上,菌落前期淡灰色,后期褐色,菌丝分枝有隔,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常有一隔膜。生长后期,菌丝部分细胞膨大呈酒坛状,相互连接形成菌核。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残和土壤中越冬,菌丝侵入植株后向四周扩散,菌核可借助雨水、人事操作进行远距离传播。
发病条件此病在4~5月低温多雨季节为害严重,7月份以后高温干燥发病少。三七种植过密,田间施用未腐熟的肥料或偏施化肥,病害加重发生。
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整地做床质景,以利幼苗出土和生长健壮。出苗后及时调节天棚高度或宽度,保持田园30%~35%透光度为宜。及时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发病初期用40%立枯灵1:1000倍液,50%利克菌1:800倍液浇灌病株基部。
《冬瓜立枯病的病害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