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物茎的知识。

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蓝莓茎溃疡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茎溃疡病是美国东北部蓝莓生产中一个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它是由PhomopsisVaccinii真菌引起。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病症状

茎溃疡病危害最明显的症状是萎垂化,或者茎干在夏季萎蔫甚至死亡。严重时,一个植株上多个茎干受害。气候炎热时受害叶片变棕色。

随枝条成熟,叶片卷在枝条上呈束状。茎干溃疡病侵染部位往往位于枝条基部,并呈扁平状。侵染部位的小黑点里包含孢子。孢子的传播主要是由雨水冲刷传播。枝条枯萎病往往发生在5~15cm的当年生枝条,主要症状是顶尖死亡。

防治措施

在休眠器修剪时,剪除并烧毁萎蔫和失色枝条,在夏季,将发病枝条剪至正常部位。园地选择上,尽可能避免早春晚霜危害地区,采用除草、灌水和施肥等措施促进枝条尽快成熟。喷施防治僵果病的药剂可以减轻茎干溃疡病的危害。

以上就是蓝莓茎溃疡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蓝莓对肥的要求不高,大肥反而会伤害它。在介质中有一定量的腐叶土,基本就能满足蓝莓的生长需要。当然,要吃到自己种的蓝莓,平时还是需要适量追肥。建议施用花多多,1克兑水1000克,每7~10天一次。这种肥比较温,即使用过量也不会烧根。

小编推荐

樟树溃疡病的症状及防治


危害症状

樟树溃疡病发生时,幼树受害,溃疡病斑主要发生于主干的中下部;大树受害,枝条上出现菌斑。感病树干上形成近圆形溃疡病斑,小枝受害往往枯死。溃疡病表现有水泡型和枯斑型。水泡型是最具有特征的病斑,即在皮层表面形成约lcm大小的圆形水泡,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圆形稍下陷的枯斑,灰褐色;枯斑型先是树皮上出现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柔软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更多绿色尽在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在树干上的病斑内越冬。自然条件下,病斑与皮孔和小伤口相连,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大量伤根及苗木大量失水,是初栽幼树易于发病的内在原因。

防治方法

发病前喷施10倍的食用碱液或100倍的代森铵液;也可用50%退菌特100倍液以及稀释的焦油等,都有抑制病害作用。发病后可喷淋或浇灌: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同时可用排笔蘸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涂抹病部。

苗木溃疡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溃疡病主要发生于主干上,形成近圆形、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溃疡斑。小枝受害后往往枯死。病斑的形成过程有两种类型。

(一)水泡型。在皮层表面形成约1厘米的圆形小泡,泡内充满树液,破后有褐色带腥臭味的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一个圆形稍下陷的枯斑。水泡型病斑只出现于幼树树干和光皮树种的枝干上。(二)枯斑型。先是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柔软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

发生规律

该病由病菌浸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借风、雨传播。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凡是致使树木衰弱的条件,均是发病的原因,如树苗移植、春旱、春寒、风沙多、管理粗放、盐碱地等均易致病。不同杨树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防治方法

1、在无病区建立苗圃,培养健壮苗,加强检疫,把好苗木柿抗亍=?弥夭苗木造林或截干后定植。

2、育抗病树种,选用适合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的树种,发挥自身抗病能力。

3、造林过程中尽量减少苗木失水,随起苗随栽植,少伤根,避免长途运输。

4、在病害发生前稀释菌医10001500倍均匀喷雾,预防效果佳;在发病期兑水8001000倍液喷雾,对发病重的地块要增加用药量,并视病情连续喷23次。或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用战菌1500-2000倍液茎叶喷雾,即每亩用药15-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用水量适当大才能让药液均匀彻底展着在草坪上,杀菌彻底;当病害发生比较严重时,1000-1500倍喷雾,即每亩用量为40-60毫升;当发生根部病害且比较严重时,也可以上浓度进行灌根,效果更佳。

樟树溃疡病症状及防治


危害症状

樟树溃疡病发生时,幼树受害,溃疡病斑主要发生于主干的中下部;大树受害,枝条上出现菌斑。感病树干上形成近圆形溃疡病斑,小枝受害往往枯死。溃疡病表现有水泡型和枯斑型。水泡型是最具有特征的病斑,即在皮层表面形成约lcm大小的圆形水泡,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圆形稍下陷的枯斑,灰褐色;枯斑型先是树皮上出现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柔软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在树干上的病斑内越冬。自然条件下,病斑与皮孔和小伤口相连,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大量伤根及苗木大量失水,是初栽幼树易于发病的内在原因。

防治方法

发病前喷施10倍的食用碱液或100倍的代森铵液;也可用50%退菌特100倍液以及稀释的焦油等,都有抑制病害作用。发病后可喷淋或浇灌: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同时可用排笔蘸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涂抹病部。

百合茎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百合,学名(Liliumbrowniivar.viridulumBaker)又名强蜀、番韭、山丹、倒仙、重迈、中庭、摩罗、重箱、中逢花、百合蒜、大师傅蒜、蒜脑薯、夜合花等,是百合科百合属(学名:Lilium)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全球已发现有至少120个品种,其中55种产于中国。近年更有不少经过人工杂交而产生的新品种,如亚洲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等。鳞茎含丰富淀粉,可食,亦作药用。

百合茎溃疡病学名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该病在我国发生分布较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症状:主要表现在接近土壤和幼芽下部的绿叶上,受害叶片上有凹陷斑,呈浅褐色斑点。受害茎上形成褐色溃疡病,待干燥时留下褐色疤痕。发生严重时,导致根颈部或根腐烂。

病原:该病害是由担子菌门真菌引起的。

发病特点:该菌以菌丝在病残组织上或以小菌核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病菌可直接或间接侵入百合的茎基部。在苗期连续阴天,气温低于20℃时,高湿环境下、土壤粘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植株抵抗力。合理密植,调节通风透光,雨季注意排水措施,保持适当温湿度。及时清理卫生,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

(2)冬季进行土壤消毒。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1200倍液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液,严重时可用40%五氯硝基苯,667平方米用药4-5kg,均匀撒在地表后耙入土中进行药剂处理土壤有效。

常用药剂: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五氯硝基苯。

杨拟茎点菌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杨树拟茎点溃疡病,是近年在杨树(Populus)上新发生的一种威胁性病害。据国内资料记载,该病原菌可侵害葡萄的新梢和果实,诱致葡萄枝枯病。

症状

杨树的一年生条和3~5年幼树均可感病,多半发生在杨树地际以上的主干和分枝上。发病初期在树干可见褐色浸润病斑,随着上下扩展,可产生5~15cm大小稍微陷凹的梭形溃疡病斑,有时在感病的主侧枝上不呈现梭形溃疡病斑、而呈树皮大块变色坏死。发病后期,感病枝干的树皮组织逐渐呈淡黄色,同时在受害部密生隆起的黄色小颗粒点,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约在5月中旬以后,分生孢子器逐渐成熟开裂,溢出土黄色丝状的分生孢子角,发病严重时,病斑围绕树干而诱致植株枯死。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该病病原拟茎点菌(PhomopsismacrosporaKobayChiba)的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表皮下,单生或聚生在子座内,呈扁球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106~424m795.6~1274.4m;分生孢子有二种形状,均为无色透明,单胞。纺锤形孢子大小为1.64~2.74m9.59~13.7m;线形孢子顶端呈弯钩状,大小为1.37~1.78m15~27.4m。分生孢子梗单枝,较短。

病原菌适宜于PDA培养基、麦芽粉培养基、豆饼粉培养基上生长。初期菌落为白色,后期浅灰白色。经培养22天出现子实体,28天子实体成熟开裂,溢出无性时期分生孢子。在培养基上未见有性时期。该菌在13~32℃温度范围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2℃,其中最适宜温度为30℃。该菌所需pH值,从pH3~10范围内,病原菌菌丝均能生长,最适宜生长为pH6~10。由此可见,该菌在生理学特性上比较特殊,对温度和pH值的要求均比其他杨树溃疡病菌偏高,要在适宜温度和较高的碱性条件下才能生长。

银杏茎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此病在各银杏育苗区均普遍发生。多出现于1~2年生的银杏实生苗木,尤以一年生苗木更为严重,常造成幼苗大量死亡。

症状

发病初期幼苗基部变褐,叶片失去正常绿色,并稍向下垂,但不脱落。感病部位迅速向上扩展,以至全株枯死。病苗基部皮层出现皱缩,皮内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色灰白,并夹有许多细小黑色的菌核。此病病菌也能侵入幼苗木质部,因而褐色中空的髓部有时也见小菌核产生。此后病菌逐渐扩展至根,使根皮皮层腐烂。如用手拔病苗,只能拔出木质部,根部皮层则留于土壤之中。银杏扦插苗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茎腐病也能发生,可使插穗表皮呈筒状套在木质部上,韧皮部薄壁组织则全部发黑腐烂。

病原菌

银杏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大茎点属的炭腐病菌Macrophomiaphas~oli(Maubl)Ashby。此菌喜高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32℃;而对酸碱度要求不严,在pH4~9之间均能很好生长。

发病规律

茎腐病菌通常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属于弱寄生真菌。在适宜条件下自苗木伤口处侵入。因此,病害发生与寄主和立地环境条件有关。苗木受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表温度过高,苗木基部受高温灼伤后造成病菌侵入。苗木木质化程度越低此病的发病率越高。在苗床低洼积水时,发病率也明显增加。银杏扦插苗,在6~8月份当苗床高温达30℃以上时,插后10~l5d即开始发病,严重时大面积接穗发黑死亡。试验证明,拮抗性放线菌能有效的抑制该病病菌的蔓延扩散。

防治方法

根据银杏茎腐病发病的原因,目前应以预防为主。

A.提早播种争取土壤解冻时即行播种,此项措施有利于苗木早期木质化,增强对土表高温的抵御能力。

B.合理密播密播有利于发挥苗木的群体效应,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抗力。试验证明,苗木密度愈小发病率愈高,密度愈大发病事愈低。实践还证明,过去每亩播种25~40kg种子,如改为每亩80~l00kg种子的播种量之后,不仅发病率降低,而且单位产苗量增加,既节约了土地又减少了发病。

C.防治地下害虫苗木受地下害虫的危害之后;极易为茎腐病菌所感染,因此,播种前后一定要时刻注意消灭地下害虫。

D.防止苗木的机械损伤当年生播种苗或一年生移植苗在松土除草或起苗栽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损伤苗木的根茎,否则极易引起茎腐病的发生。

E.遮荫降温为防止太阳辐射地温增高,育苗地应采取搭荫棚、行间覆草、种植玉米,插枝遮阳等措施以降低对幼苗的危害。

F.灌水喷水在高温季节应及时灌水喷水以降低地表温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喷溉,更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G.药物和生物防治结合灌水可喷洒各种杀菌剂如托布津、多菌灵、波尔多液等。也可6月中旬追施有机肥料时加入拮抗性放线菌,或追施草木灰/过磷酸钙(1/0.25)并加入拮抗性放线菌。

柑桔溃疡病防治措施


溃疡病是由黄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以橙树及苗木、幼树受害特别严重。其病斑发生在果皮表面时为最严重,直接降低果品质量,影响产量。以后,柑桔能否抢占市场,对于防治柑桔溃疡病的意义十分重大。一直以来,果农最头痛的是防治柑桔溃疡病没什么特效药。笔者近年来通过实践掌握了一些防治柑桔溃疡病比较有效的措施,现介绍给大家参考。

一、溃疡病的鉴别

能否认识溃疡病,是防治的关键;正确诊断,择药适时喷杀,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认识溃疡病是细菌性病害,为植物检疫对象,有一定的传播性。

1、认识病状:叶片受害,开始在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绿色针头状大小的油渍状斑,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灰褐色的病斑,正、反两面隆起,病斑边缘木栓化,中央凹陷开裂,如火山口状,并有细轮纹,周围有黄色或黄色晕环,发病时候多数由橙树开始。

2、掌握发病规律:病原菌潜伏在病组织内越冬,尤以秋梢上的病斑为主要越冬场所(摘除病叶)。翌年春季,在适宜的条件下(2030℃),病部溢出菌脓,借风雨、昆虫和枝叶接触传播至嫩梢、嫩叶、幼果上,通过皮孔、气孔及伤口侵入幼嫩组织,经近一个月的时间潜育期即发病。此病在高温多雨季节有利于病菌的的繁殖和传播。柑桔每次抽梢部都有发病现象,以夏梢发病最重,其次为秋梢。所以防治主要时期在夏梢,注意全面防治秋梢溃疡病。以橙树最易感病,柑类次之,桔类较抗病。所以,在选种方面应根据各地感病环境情况来选择抗病。

根据病害侵染途径,能引起伤口的因素,如台风影响,以及潜叶蛾、凤蝶为害重的柑桔园发病严重;因此,防治要注意在台风后及虫害发生高峰期间进行药物治疗。

二、防治措施

1、苗木检疫:从外地引进的苗木和接穗,可用克菌特800倍液或用700单位/毫升农用链霉素加1%酒精浸3060分钟;或用3%的硫酸亚铁浸10分钟。严禁从病区调进苗木、接穗和果实,如发现病株应立即烧毁。

2、从管理上提高果树抗病力:施足基肥,以花生麸为主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追肥方法:重施春肥,控制夏肥,适量秋肥,增强树势。发病高峰期的夏梢和秋梢从放梢开始喷药三次,防治潜叶蛾为害和溃疡病病菌侵入。

3、冬季彻底清园,减少病源:在冬季和早春时节两次结合清园和修剪,剪除病虫枝、残枝、弱枝,清园集中烧毁。

4、药物治疗:掌握好用药时期是防治的关键。首先要认识到发病侵染最易时期嫩梢。因此,防治溃疡病一定要守新梢。在新梢开始萌发到新梢老熟要连喷三次药以上(结合防治潜叶蛾)。即在新梢长出一粒米长时喷第一次药,以后每星期喷一次。这样做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挂果树以保果为主,掌握在谢花后10天、32天、55天各喷一次。预防的药物可选用:6000单位/毫升的农用链霉素加1%酒精,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氧氯化铜胶悬剂400倍等等。②治疗的药物可选用:克菌特700倍液,防治率达90%。

苗木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一、症状表现

溃疡病主要发生于主干上,形成近圆形、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溃疡斑。小枝受害后往往枯死。病斑的形成过程有两种类型。(一)水泡型。在皮层表面形成约1厘米的圆形小泡,泡内充满树液,破后有褐色带腥臭味的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一个圆形稍下陷的枯斑。水泡型病斑只出现于幼树树干和光皮树种的枝干上。(二)枯斑型。先是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柔软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

苗木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二、发病规律

该病由病菌浸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主要借风、雨传播。该病菌为弱寄生菌,凡是致使树木衰弱的条件,均是发病的原因,如树苗移植、春旱、春寒、风沙多、管理粗放、盐碱地等均易致病。不同杨树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三、防治方法

(一)在无病区建立苗圃,培养健壮苗,加强检疫,把好苗木质量关。禁用重病苗木造林或截干后定植。(二)育抗病树种,选用适合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的树种,发挥自身抗病能力。(三)造林过程中尽量减少苗木失水,随起苗随栽植,少伤根,避免长途运输。

如何防治林木溃疡病


林木溃疡病是由弱寄生菌引发的病害,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在树势弱的情况下易感病,树势健壮较抗病,主要发生在杨、柳、榆、国槐、苹果、杏、海棠等树种。幼苗、幼树、生长势弱的成年树以及移栽后处于缓苗期的树木,极易引起溃疡病的发生。树木感病后若疏于防治,易引起病害的大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树木整株死亡。

发病类型及症状

林木溃疡病根据发病的特征可以分为水泡型、大斑型和烂皮型三种类型。水泡型:病斑圆形呈水泡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变大,褐色水渍状,后期水泡破裂,流出棕褐色液体,中央稍凹陷,呈湿腐状,病斑扩展蔓延可包围整个树干。烂皮型:树干皮层腐烂与木质部剥离呈纤维状,病皮组织呈黄灰色。大斑型:多从皮孔、叶痕、修枝口处发生,病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较暗,病健部界限明显。

发病原因

1.树木生长环境:立地条件好,土壤肥沃较抗病;沙壤土、河滩地保水保肥力差,易感病。

2.降雨量少,发病率和感病指数均较高。

3.苗木移栽后的缓苗期,为感病的敏感期,极易发病。

4.疏于管理,树势弱,易感病。

发病规律

冻伤、日灼、虫伤、修剪茬口、皮孔、叶痕为病菌侵入的主要途径,主要靠雨水、昆虫传播。每年3月至4月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为第1次发病高峰期,进入6月雨水较多,又值生长旺盛季节,树势健壮,病害发生轻。8月中旬过后,病斑数量增多,为第2次发病高峰,9月下旬随气温转凉发病停止。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保护伤口。对树干的各种伤口,进行涂药保护,使用石硫合剂或黄油涂抹。

3.树干涂白。可防冻害和日灼,兼具杀虫和杀菌作用。白涂剂配方为:生石灰5千克至6千克,食盐1千克,水12.5千克,展着剂0.05千克,动物油0.15千克,石硫合剂原液0.5千克。涂白浓度以涂在树干不往下流,不结疙瘩为宜。

4.喷药保护:

(1)对于初发病较轻的树木,选用50%的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喷树干及大的侧枝,7至10天1次,连续喷3次,病斑愈合率可达90%以上。

(2)对于发病重的林木,先刮除病斑,病斑上部用毛刷涂药,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份加植物油2份或50%多菌灵1份加植物油1份或波美5度石硫合剂原液直接涂刷病斑,也可以用医用注射器注射1%溃腐灵50倍液于病部。

(3)树木栽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树干和根部进行灭菌。

如何防治金桔溃疡病的危害


金桔果实金黄、具清香,挂果时间较长,是极好的观果花卉。金桔既宜作盆栽观赏及盆景,同时其味道酸甜可口,有多方营养价值。金桔不仅美观,并且其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并且有开胃,治疗咳嗽等功效,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食品。溃疡病是金桔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金桔的叶片和果实。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防治金桔溃疡病的危害。

发生规律:

金桔溃疡病为害叶、枝稍和果实,造成落叶落果,叶背始呈黄色渍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近园形,两侧隆起,粗糙木质化,其中央有裂口,最后为灰褐色,成溃疡状,四周有黄色晕环,严重者引起落叶,溃疡病菌随风雨传播,在20~30℃和湿润气侯发生最为严重。

防治措施:

1、合理施肥:

防止新叶生长过快,增强抗病能力。

2、药物防治:

(1)用硫酸铜0.25公斤,生石灰0.5公斤,兑水50公斤配成波尔多液喷雾。

(2)用代森铵600倍喷雾。

(3)用退菌特600倍(即12.5公斤水放药20毫升喷雾)。

(4)喷农用链霉素80万单位(即一小袋兑水100公斤左右)喷雾。

檫树溃疡病防治措施


分布及危害溃疡病是一种由于强光照射树干并灼伤树皮而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所以又称为日灼病。本病在我国檫树栽培地区比较常见,且多在低山丘陵和岗地的林缘木和行道树上发生。受害重的植株,生长明显下降,并逐渐停止生长,导致檫树虽成林但难以成材。

症状溃疡病多发生在10年生以下檫树上,幼小檫树发生在近地面树干基部,5年生以上檫树,则多在树冠以下树干中部的树皮处发生。当树皮被灼伤后,产生块状、环状或半环状的斑块,初期呈淡褐色、以后变褐色、茶褐色至黑褐色。灼伤面积宽约2~5cm,长2~50cm以上。随后斑块龟裂呈溃疡状,树皮与木质部剥离,并往往引起大茎点菌(Macrophomaspp.)等弱寄生菌及木材腐朽菌的侵入,使输导组织更加遭受破坏,从而严重影响檫树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致树势逐年衰弱,终至枝叶凋枯而死。

病原及发生规律病害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树干南面或西南面的皮层,由于受到强光直射,促成局部高温,使皮层乃至韧皮部的细胞组织因灼伤而焦枯致死。据调查所见,在低山丘陵地区的檫树林,西、南坡较东、北坡发病多;林缘较林内发病多;檫树纯林较杉、檫混交林发病多;疏林较密林发病多;带状林较片状林发病多。在密林地实行强度间伐的情况下,因林间出现林窗,气候条件突然变化,则易导致日灼为害。在土层瘠薄的山岗,檫树生长差,亦易发生溃疡病。

防治措施

1.选好造林地:檫树要求土壤比较严格,以土层深厚、疏松、多腐殖质的壤质酸性的黄壤、山地黄壤为宜。在山地要选择中、下部,以利承接上坡的水分而保持土壤湿润条件,但应避开低洼积水之地。坡向以半阴坡和阴坡以及山间谷地或冲地为最好。至于造林密度可以根据造林后不问伐和造林后间伐的两种类型来考虑,前者每亩40~50株,后者不超过100株为宜。

2.营造混交林:营造檫树与针、阔叶树种如杉木、金钱松、毛竹、樟树等混交林,不仅可以提早林分郁闭,改善林分的生态环境,促进林木的生长;而且由于相互庇荫,也减少檫树由于日灼所引起的溃疡病。但混交时,檫树不能太多,每亩以10~15株为宜;并能按不同的树种,采用行带式或不规则式的混交方法。

3.加强抚育管理:对檫树幼林,要及时进行抚育,但不要在炎热的夏季进行。在抚育时,不要伤害檫木的枝、干和根,尤其是不能修枝。若初植过密,必须及时间伐,但每次强度要小,以免出现林窗,使林内气候突然变化,导致日灼为害。对已发生溃疡病的檫树,应加强管理,以期增强树势,促使受害皮层细胞组织逐渐伤愈。

4.树干涂白:对檫树林分的林缘木和行道树,可用石灰水涂白树干,由于石灰的白色反光,可以降低树干的昼夜温差,从而减少檫树因日灼所引起的溃疡病。

5.选用抗性品种:注意选用抗性强的檫树品种,以减轻日灼为害。在现有的檫树品种中,铁檫较糠檫抗病。

杨柳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杨柳溃疡病为杨柳树的一种严重病害。华北、东北等地区普遍发生。各地苗圃、公园、绿地和行道树木都有发生,主要危害新疆杨、毛白杨、加杨、北京杨、柳等树木的树皮,新移栽的树木更为严重,能造成大批树木枯死。

主要危害新移栽的树势很弱的树木。病菌在树木病皮内过冬。树皮上常带菌。4月开始发病,多发生在主干上,传染时由树皮的皮孔或伤口侵入,5月发病最厉害。更多绿色尽在

初发病时,在皮孔边缘生灰色小泡,破裂后流出白色液体,遇空气氧化变红褐色,后期病斑上生有针头状小黑点。小泡圆形,连片成大泡。小泡破后常在下边生新皮恢复健康。大泡破裂后常留下伤口。严重时病斑相连,环绕树干时,上部即行死亡。病斑过冬后有些可以继续发展。一年当中4-5月份侵染危害最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衰弱树木,特别是新移栽树木的浇水等养护管理,增强树势和抗病力,是防治此病的关键。

2.树干涂含油量5%蒽油乳剂,或10?15倍的20号石油乳剂,或涂白(生石灰5千克,硫磺粉1.5千克,食盐2千克,水36千克),防止病菌侵入并有杀菌作用。

3.新移栽树木怀疑带菌时,可用0.3-0.5%Be石油乳剂,或0.3%高锰酸钾水浸泡10分钟,进行杀菌。

4.原有树木还可用0.5B石硫合剂,或1:1:100的等量式波尔多液,或3%石灰水喷干预防。

《蓝莓茎溃疡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关于植物茎的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