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与防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种植植物,丰富的肉质感让很多人喜欢。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等相关内容,帮助大家学会植物种植。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迁飞性害虫小菜蛾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与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别名:小青虫、两头尖。小菜蛾迁飞性害虫,具有发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抗药性水平高,难于防治等特点。主要为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
一、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
小菜蛾以蛹越冬,第二年春季3月羽化,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受惊时在株间作短距离飞行,成虫产卵期可达10天,平均每雌产卵200粒左右。多产于叶背脉间凹陷处,卵产散状或数粒在一起,卵期3-11天。幼虫共4龄,发育期12-27天,老熟幼虫在叶脉附近结溥茧化蛹,蛹期约9天,56月及8月下旬11月呈两个发生高峰。
初龄幼虫潜入叶肉取食,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块,开天窗,2龄初从随道中退出取食下表皮和叶肉,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幼虫常集中为害心叶,影响包心。在留种菜上,为害嫩茎、幼种荚和子粒,影响结实。
二、防治技术及方法
a、采用搭盖防虫网,人工捕杀,摘除蔬菜下部带虫老叶,保护天敌,(如:蜘蛛、青蛙和寄生性绒茧蜂、菜蛾啮小蜂)等农业措施。
b、在条件好的地区可大面积推广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和性诱剂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
c、生物防治,以菌治虫,用水稀释白僵菌菌粉,配制成每毫升含活孢子1亿以上的菌液或每亩取30条被白僵菌寄生的虫体捣烂,兑水50千克喷雾;可选用每克含100亿活牙孢的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来防治。
d、化学防治,早发现、早防治,最好在百株虫量50100头,2龄虫之前进行,早晨或傍晚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①5%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②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③2.5%联苯菊酯5001000倍液;④1.8%阿维菌素1000倍液等。
e、选择抗(耐)虫品种,合理施肥,重施有机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
f、避开发生高峰期种植,提早或推迟种植,使易受虫害的苗期避开小菜蛾为害高峰期。
g、减小虫源,合理安排茬口,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蔬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并中耕、深耙,消灭大量虫源,降低害虫基数。
zw59.com延伸阅读
蔬菜害虫红缘灯蛾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红缘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又名红袖灯蛾、红边灯蛾。为害青花菜、芥菜、菜心、白菜、樱桃萝卜、荷兰豆、扁豆、甜玉米等蔬菜。
红缘灯蛾为害特点以幼虫啃食蔬菜的嫩叶、花和果实,影响产量和质量。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8~20mm,翅展46~64mm。体和翅白色,前翅前缘及颈板端缘红色,腹部背面除基节及肛毛簇外为橙黄色,并有间隔的黑带。老熟幼虫体长40mm左右。头黄褐色,胴部深赭色或黑色,全身密披红褐色或黑色长毛。胸足黑色,腹足红色。低龄幼虫体色灰黄。卵半球形,直径0.79mm,卵壳表面自顶部向周缘有放射状纵纹,初产时黄白色,有光泽,后渐变为灰黄色至暗灰色,卵孔微红,后变为黑色。蛹椭圆形,长22~26mm,胸部宽9~10mm,黑褐色,有光泽,腹部10节,外面有黄褐色丝茧。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生殖孔,雄蛹末端有臀刺10根。
生活习性年发生1~3代,以蛹越冬,翌年5~6月开始羽化。卵成块产于叶背,可达数百粒。幼虫刚孵化时群集取食,三龄后分散为害。低齡幼虫行动敏捷。卵期6~8天,幼虫期27~28天,成虫寿命5~7天。
防治方法:
1.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虫源。
2.早期检查十字花科、豆科蔬菜等害虫寄主田周围荒地,发现大批幼虫往菜田迁移,可挖沟阻杀。
3.幼虫三齡前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800倍液,或5%农梦特乳油1000~1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3000~40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10%多来宝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2.5%强力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1500~2000倍液,或5.7%百树得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小菜蛾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难防治?小菜蛾的防治措施
现在正值5月份,很多农户表示自家的菜地遭受了很多小菜蛾的危害,娃娃菜、甘蓝、花椰菜等菜的叶子被咬得小孔满天,我们知道小菜蛾最喜欢的就是啃食嫩叶新叶及生长点,对菜的品质有很大的破坏,那么怎么有效防治这种害虫?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小菜蛾的危害
小菜蛾一般在4-6月和10月左右生长发育,其中4-6月的蛾量高于秋季。若是夏季多雨,那么小菜蛾卵、幼虫及蛹会因湿度大而损害严重,若夏季干旱的话,则不利于小菜蛾繁殖,但有时也会大量发生。
小菜蛾1、2龄幼虫取食量小,均取食下表皮和叶肉,使得菜叶呈现“天窗”状,待3龄后取食量猛增,可将稚嫩叶片吃成孔洞。成虫一般喜欢将卵产在叶面、叶背面、主脉上,多产于叶背叶脉间凹陷处,有的散布,有的数粒集聚在一起。
二、小菜蛾难防治的原因
种植户难以防治小菜蛾,一方面是对其生活史、幼虫发生为害特点等知识缺乏。另一方面是小菜蛾具有隐蔽性,前期在菜叶取食,取食点呈针状大小,种植户很难发现,而发现明显的取食叶肉为害症状时,幼虫已处于三龄以上,其抗药性强,是造成难以防治的关键所在。
三、小菜蛾防治的措施
1、适期防治
小菜蛾在卵孵化高峰至1、2龄幼虫时防治最佳,可使用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虫螨腈、苏云金杆菌、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等。
2、利用天敌
小菜蛾天敌数量众多,常见的有菜蛾绒茧蜂、菜蛾啮小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草间小黑蛛等,可利用天敌防治,但蔬菜在实际生产中较少采用。
3、成虫趋光性
可在田间设置振频式杀虫灯或黑光灯,也可采取性引诱剂结合黄板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虫源基数,减轻危害。
4、加强田间管理
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年连茬种植,与其他非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芹菜、辣椒等轮作;按照“控氮、增磷钾,有机与无机配合”的原则进行施肥,提高蔬菜抗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清除残叶、杂草,进行翻耕,压低越冬虫源。
以上就是关于小菜蛾的防治介绍了,其实任何害虫只要掌握其生长规律,选对最佳防治时期,那么就可以从根本上彻底消灭,从而解决了各种问题。
关于小菜蛾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植物59网其他农业内容。
种甘薯天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甘薯天蛾Herseconvolvuli(Linnaeus)属鳞翅目,天蛾科。分布于日本,我国的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浙江、台湾、广东等省也有分布。主要为害旋花科、茄科、豆科植物。
一、形态识别
1.成虫体长43-53毫米,翅展100―120毫米,头暗灰色,胸背灰褐色,有2丛鳞毛形成八字形。中胸有灰白色斑纹。腹背有灰色纵带。各节两侧有白、红、黑相间的横纹。前翅灰褐色,翅上密布锯齿状纹和云斑纹。后翅有4条暗褐色横带,缘毛白色胶暗褐色相杂。
2.卵球状,直径约2毫米,淡黄绿色。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60一90毫米,体表密布小颗粒,腹部1―7节各有7条背褶。体色有两种:绿色型头绿色,两侧有淡黄色斜纹,胸部淡绿色,背线、亚背线、气门下线黄色,腹部1一7节两侧有黄白色斜纹。气门橘黄色,围气门片棕褐色,尾角黄褐色,尖端黑色,胸足黄褐色;褐色型头部黄褐色,头部有2条黑色纵条纹,胸部亚背线呈较宽的淡色条,臀板呈黄色带,腹部1―7节两侧有淡黄色斜条,气门、足黑色。
4.蛹褐色,体长56毫米,喙长而游离,朱红色至暗红色,翅达第四腹节,臀刺三角形。
二、发生规律
生活史和习性:在北京每年发生1―2代,华南每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5一10厘米深处化蛹越冬。北京地区于5月或10月上旬出现,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华南于5月底见幼虫为害,以9―10月发生数量较多,幼虫取食雍菜嫩茎,大龄幼虫食量大,为害严重时可把叶吃光,仅留老茎。华南该虫卵期5―6天,幼虫期7―11天,蛹期14天。成虫昼伏,夜间取食花蜜,交尾产卵。茎叶繁茂处产卵量多,幼虫为害也严重。
三、防治方法
一般为零星发生,可随田间管理人工消灭,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此虫。
李子细菌性穿孔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李子是常见的水果,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在李子管理过程中,李细菌性穿孔病分布范围最广,若是防治不及时,会造成大量落叶落果等,是危害李树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下面关于这种病害,一起来了解下。
小麦胞囊线虫病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小麦胞囊线虫病由燕麦胞囊线虫引起,我国首次发现于1989年,现已知在湖北、河南、河北、青海、山西、安徽、江苏等省均有发生,是一种危险性病害,一般可使小麦减产20%30%,发病严重地块可达70%以上,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威胁极大。由于虫源不断积累、传播,近几年危害呈面积不断扩大、程度逐年加重趋势。
1、为害症状
小麦胞囊线虫寄生危害小麦根部,病害症状表现在地上部分,典型的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发黄,苗子瘦弱,类似缺肥症。该病害在田间分布不均匀,常成团发生,主要在小麦的苗期、返青拔节期、灌浆期症状表现明显,受害轻的在拔节期症状明显矮化,受害重的在小麦4叶期即出现黄叶。苗期受害小麦幼苗矮黄,地下部根系分叉,多而短,丝结成乱麻状;返青拔节期病株生长势弱,明显矮于健株,根部有大量根结;灌浆期小麦群体常出现绿中加黄,高矮相间的山丘状,根部可见大量线虫白色胞囊,成穗少、穗小粒少,产量低。
2、发生规律
线虫的胞囊可以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而幼虫在无寄主时只能存活几天。条件适宜时胞囊内卵先孵化成2龄幼虫,侵入到小麦根部生长点,并在根维管束处发育为成虫。成虫突破根组织到根表面。土壤是线虫传播的主要途径。轻砂质土壤,土壤潮湿和10℃左右温度有利于线虫病发生。
3、防治措施
目前,该病发生后没有特效药剂,主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⑴农业防治
①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我国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或新选育的小麦品种中没有高抗品种,但太空6号、温麦4号、偃4110、豫优1号和新麦11等品种具有一定抗性,各地可选择性推广。
②合理轮作:通过与非寄主植物(如豆科植物大豆、豌豆、三叶草和苜蓿等)和不适合的寄主植物(玉米等)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小麦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与水稻、棉花、油菜连作2年后种植小麦,或与胡萝卜、绿豆轮作3年以上,可有效防治小麦胞囊线虫病。
③适当早播:土壤温度对小麦胞囊线虫的生活史及其对寄主植物的危害性存在很大的影响,低温可以刺激卵的孵化和抑制根系的生长。因此小麦适期早播,在大量2龄幼虫孵化时,小麦根系已经发育良好,抗侵染能力增强,发病可减轻。
④合理施肥浇水:适当增施氮肥和磷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可降低小麦胞囊线虫的危害程度。干旱时应及时浇水,能有效减轻危害。
⑵化学防治
在小麦播种期亩用10%克线磷颗粒剂或10%噻唑磷300400克,播种时沟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线虫的危害。
1234
《迁飞性害虫小菜蛾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与防治技术》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